【两会解读】让“工匠精神”发扬光大

一线报道|来源:北部湾在线2016-03-07 16:14:10|网络编辑:孟宪静

BBRTV3月7日消息(新闻910记者 龙志红) 李克强总理在全国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谈到提升消费品品质时提出,要“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有媒体将其列入“十大新词”予以解读,这无疑值得我们认真思索。

我们平常所说的工匠,是有艺术专长的匠人,比如画匠、木匠、石匠、铁匠等等。所谓工匠精神,第一是热爱你所做的事,胜过爱这些事给你带来的钱;第二是对自己的产品有一种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工匠精神,应该是要求企业如同一个工匠一样,琢磨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和推敲。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企业要追求科技创新,技术进步。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以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近年来中央在经济发展上提出的“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思路是一致的,也与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粗放型发展和忽视产品质量有关。当今社会存在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这样做的结果,虽然产品数量是上去了,但品质却不高,因此难以成为品牌,不仅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卖不出好价钱,而且产品无法持久地生存下去。同时,由于企业缺乏“工匠精神”,常常走进“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怪圈,最终往往使企业陷入困境。此外,缺乏工匠精神,忽视产品质量,也会影响整体体经济发展质量,甚至危及到经济现代化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如果说企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所在,那么一个以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为主体的企业,就是民族振兴的动力源泉,是国家财富增加的源泉所在。工匠精神落在个人层面,就是要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工匠精神落在企业家层面,就是要把敬业作为全身心投入到企业中的不竭动力,把创新当作自己的使命,使产品、企业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工匠精神落企业层面,就是要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中国,离不开勇于进取、所向披靡的开拓精神,也需要脚踏实地、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培育和发扬“工匠精神”,按照规划的蓝图把中国的事情办好,是应对各种挑战、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最好选择。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