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阳光”照亮群众多彩生活
——访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道伟
近年来,广西大力弘扬民族特色文化,强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各族群众文化获得感、自信心不断增强,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全国两会期间,记者就广西公共文化建设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道伟。
记者:广西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文化丰厚,您认为在公共文化建设中应如何弘扬好广西的民族特色文化?
黄道伟:广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山水文化、边关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一直以来,我们非常注重将弘扬民族特色文化纳入公共文化建设中,精心打造了《八桂大歌》《花山》《刘三姐》《百鸟衣》《骆越先歌》等一大批文艺精品。最近,我们推出的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稻之道》在央视以及国内各大视频网站播出,展示了广西稻作文化的底蕴和魅力。我们还将重点推进历史题材、爱国主义题材《冯子材》《沧海丝路》等文艺作品的创作,努力打造“美丽南方·广西”文化品牌。
可以说,我们把弘扬广西民族特色文化融入公共文化建设中,既能让全区各族群众欣赏到更多高品质、接地气的文艺精品,又凸显了广西的山美、水美、人美、风情美和建设成就美,人们在享受文化服务过程中发现美、感知美,增强自豪感和自信心,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记者:广西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取得了哪些成效,积累了哪些经验?
黄道伟:近年来,广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诸多成效:一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目前,全区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建成7079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二是文化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各地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形成了“壮族三月三”“魅力北部湾”“鱼峰歌圩”“绿城歌台”等一批区域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在首府南宁打造了“南国之声”“民族戏苑”“南国炫技”“民歌湖周周演活动”等常态化演出品牌。基层文艺会演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参与面越来越广。三是文艺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广泛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基层文艺队、民间文艺社团蓬勃发展,全区有1.3万支业余文艺队活跃在农村舞台。
目前,来宾市、玉林市、防城港市先后成为“国家示范区”创建城市,创造了广西经验。特别是来宾市每年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拿出上亿元来办文化,多次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我们将在全区推广。
记者:“十三五”期间,广西将如何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
黄道伟:“十三五”期间,我们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家和自治区精准扶贫攻坚战略中,提出了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构建和提升民族地区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推动公共文化建设到达这个“新高度”,我们必须对照标准、抓住重点、强化落实。
广西公共文化建设的重点难点在农村贫困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边疆地区和革命老区,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实施“兴边富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示范工程”等一批公共文化扶贫项目。
当前,我们要着力把公共文化建设任务落到基层、落到实处。一要资源重点向基层倾斜。加强对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投入,到“十三五”末基本实现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全覆盖。二要丰富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加大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力度,积极扶持桂剧、壮剧、彩调剧等具有广西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优秀艺术品种,打造“美丽南方·广西”文化品牌。同时,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优势文化项目,广泛开展“三月三”等传统民族节庆展演活动,打造群众文化特色品牌。三要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也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更要发挥好群众的主体作用。四要加大文艺文化人才培养。注重加强对基层文艺文化骨干和带头人培养,深入实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
记者:广西乡贤文化氛围很浓厚,请您谈一谈如何在公共文化建设中培育和弘扬好乡贤文化?
黄道伟:推进现代公共文化建设,我们创新探索了调动社会力量,尤其是乡贤群体参与建设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发挥了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凝聚了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一是挖掘历史乡贤和选树乡贤典型,使不同历史时代的乡贤精神得到发扬传承,使不同时代的乡贤典范成为群众学习的榜样。二是建立完善的机制和体制,引导鼓励在外创业有成的乡贤人士积极参与家乡建设。三是创新乡贤载体,拓宽乡贤文化传承阵地,通过保护和修缮古书院、古祠堂、古戏台等,挖掘和利用地方的历史文化资源,增强当地群众的文化自信。
(光明日报记者 周仕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