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6月拉开申遗序幕,到今年7月正式申遗成功,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遗之路走过了整整13年。而作为花山岩画的研究者,宁明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朱秋平与花山岩画结下的不解之缘却已经度过了25个春秋。这些年来,他潜心工作,也默默为推动花山岩画申遗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见过朱秋平的人,都会对他身上随处可见的“花山元素”印象深刻。不管是衣服还是背包,最明显的位置准是一个取自花山岩画、腰间佩剑的蹲式人形形象。他逢人就自豪地介绍说:“这是我们主画幅里面正身的一个代表人物,所以我就喜欢,买来一件T恤自己就捣鼓捣鼓印上去了,很多人发现这样也挺好看的,也跟着印。”
对于朱秋平来说,花山岩画不仅是印在衣服上的标志,更是他花了大半辈子时间研究、保护的一件“珍宝”。1991年,朱秋平调到了宁明县文化局文物所工作,从此便与花山岩画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作为花山岩画一名最基层的研究者,他早早就意识到,做好研究工作是保护好花山岩画的前提。25年的潜心工作,倾注他大量心血、让他最得意的一件事情莫过于编写了《花山大事记》。
朱秋平:“从1954年广西第一次派人来进行调查那时候(开始),(我就)把所有花山相关的资料汇编起来。”
记者认真翻阅这部《花山大事记》,可以看到半个多世纪以来与花山有关的所有大大小小的事件都被他一一记录在册。这些基础性研究资料也为后来国内专家撰写花山岩画申遗文文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朱秋平:“(文本)越编越精彩,从最初的可能就是一厘米厚的文本慢慢到两厘米、三厘米,甚至到最后的五厘米厚的两大本,越来越精彩越来越详实。”
2004年9月,中科院院士葛修润等一批专家计划前往花山,勘察山体及山顶病害情况。为了便于专家开展科研活动,当地决定挖出的一条登山的土基路。为检查道路的情况,朱秋平最多的一次一天之内三次往返山脚和山顶,累得腰酸背痛。然而,当迎来专家为花山岩画“看诊”的那一刻,所有的疲惫就都烟消云散了,“那段时间我基本上是常驻在花山,我心里面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花山的病害有这么多专家能来进行诊断,我说,花山有救了。”
在朱秋平撰写的一篇回忆文章《我与花山二三事》中,他这样写道:“我每天所作都与花山紧密相联,不经意间花山就成了我20多年来的朝思暮想,花山是我血液里澎湃着的一首歌。”这两句话写出了他对花山的感情。对于他而言,花山岩画早已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因为我作为一个岩画最基层的管理人员,一直以来能够从事岩画的保护、申报世界遗产,我感觉是很幸运的,按照其他县区的文物管理所,可能一辈子也轮不上碰到这么大的事情,给我赶上了,我确实非常高兴。”(记者 范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