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一个来到里约的人都可能怀着如此复杂而又迷惑的心情。
“里约,约吗?”,下一句必然是“保重,注意安全。”
然而里约,你是幸运的。因为即便在这种忐忑的氛围中,还是有一群人,自备干粮,飘洋过海的来爱你。 #路人甲的奥林匹克#今天跟随彭龙一起去认识这一群路人甲。
还在施工赶进度的场馆,槽点频出的奥运村。虽然一早准备好了百度地图,但来到里约的奥运中心,仅有葡萄牙文标识的交通引导牌,还是让外国记者们寸步难行。幸好,还有志愿者。
难怪有人说,如果要在里约奥运会开幕前找出一个准备相对充分的工作项目,思来想去,也只有志愿者了。看到记者证上的国籍标识,不少志愿者热情的打着招呼,并合影留念。
在筹备之初,为了保持预算平衡,里约奥运会决定“瘦身”。其中奥运会和残奥会原定招募的7万名志愿者被削减至5万名左右。里约奥组委为志愿者提供免费市内交通和工作餐,但住宿费需要志愿者自己来承担。然而,由于奥运期间里约酒店房价飙升,原本每天50雷亚尔(约合93元人民币)的廉价酒店的房间,涨到了200雷亚尔(约合372元人民币)。自带干粮的花销,让不少志愿者们只能遗憾的放弃。
尽管如此,里约奥组委在2014年8月开启的全球志愿者招募活动,仍然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25万人报名。经过持续一年多的笔试和面试,有5万人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里约奥运会志愿者比阿特丽斯:“我今年70岁了,但仍旧精神矍铄,我非常愿意参加志愿服务,帮助里约这座非凡的城市。创造更多的精彩。”
占里约奥运会18% 的外国志愿者,来自150多个国家。其中中国志愿者的数量在外国志愿者当中排名第四。
在18000多公里外的里约,当前路迷茫,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老乡见老乡,真是全靠颜值担。沟通零障碍,让心情也愉悦了起来。
来自上海的陈光磊,在亲戚的资助下筹集了3万多元来到里约。日常的工作是在媒体班车服务区,为记者提供乘车提示方面的服务。自愿者陈光磊:“做这个志愿者,是自己一心想过来的,当别人认可你的工作之后,心里获得的那种成就感,会让自己开心很长的时间。”
山东姑娘李丽娇,目前在美国上学。四天前只身一人从美国飞到里约,主要在媒体区担任翻译的工作。自愿者李丽娇:“觉得挺好的,有这个机会认识很多人,然后可以帮助很多人,学习特别多。”
而中国志愿者的素质和水平也得到了里约奥组委的认可。里约奥组委人力资源部主管 恩里克·冈萨雷斯:“中国举办过奥运会,许多中国志愿者感受过奥运氛围,带着对奥运的热爱来到巴西。中国志愿者素质很高。”
志愿者
阳光、微笑、体贴、周到。如果说淡定的里约办的是一场矜持的奥运,那么,从志愿者身上,我们依然清晰的看到了奥林匹克热情互助的精神。尽管只是奥林匹克赛场外的路人甲,但他们用无私的奉献,感召着更多的同路人。
工作证
姓名:彭龙
职务:奥运特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