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

区字号·工贸|来源:BBRTV综合整理2016-08-11 18:49:23|网络编辑:周玲

\

港南区桥圩镇被授予“中国羽绒之乡”称号

桥圩镇是贵港市东南部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港南区中心镇,为县级镇。桥圩镇距市区仅29公里,镇内有324国道一级公路和黎湛铁路通过全境。距南广高速公路13公里,已通行的贵梧高速公路贯穿全镇,另外正在建设一条一级环镇路和一条民兴商贸大街。地理优越,交通便捷。

全镇总面积121平方公里,其中城镇面积6平方公里,现辖2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14.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万人。有党组织129个,党员2000多人。全镇耕地面积6万亩,其中水田4.61万亩。2005年被评为贵港市经济发展“十佳乡镇”。而后被列为自治区小康示范镇,自治区工贸强镇,中国羽绒之乡,全国重点镇。

羽绒产业是港南区桥圩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据统计,2014年该镇羽绒产业实现生产总值约36.8亿元,上缴税金约6000万元,占全镇财政收入1.1亿元的54.5%。

羽绒税收占财税半壁江山。据该镇党委书记覃露介绍,经过多年的发展,桥圩羽绒产业不断壮大,羽绒产销量约占全国的28%,占世界的18%。与浙江萧山、广东吴川并称“全国三大羽绒基地”,港南区2007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羽绒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羽绒之乡”称号,2013年底获得复评。全镇共有大小羽绒公司、加工厂、个体户共90多家(户)。记者从该镇统计站了解到,2013年桥圩镇羽绒产业实现生产总值35.2亿元,上缴税金5670万元,占全镇财政收入1.05亿元的54%。2014年实现产值36.8亿元,占全镇国民生产总值的69.9%。2014年羽绒行业税收达6000万元,占全镇税收的 54.5 %,为财税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

出口创汇。记者到贵港市金弘羽绒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该公司副总经理许福明告诉记者,公司于2009年投产,产品常年出口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一般每年出口100多万美元,多的时候达400多万美元。桥圩羽绒产品有的是半成品直接出口,有的是经过加工后制成衣服、被子等销往世界各地,为我市出口创汇做出了贡献。

羽绒产业为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该镇镇长殷崇勇告诉记者,羽绒产业涉及生产环节的各个方面,从鸭鹅养殖、屠宰加工、羽绒收购、加工到羽绒服装、制布、纺织、印染、包装、运输等,既直接增加财税收入,又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同时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就业机会。

与羽绒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塑编、麻绳、物流等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桥圩镇现有新兴、杨兴等6家大型编织厂,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1500人,年产塑编袋2.1亿条,产品除供应本地及国内市场外,还远销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在羽绒产业的带动下,麻绳加工业不断发展,全镇已有15家初具规模的麻绳加工厂,拥有中型电动编麻绳机近100台,年产麻绳1500多吨,总产值1000多万元。记者在该镇采访时看到,桥圩街上拉着羽绒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大小货车来来往往,十分热闹。开长途车的罗师傅说,他就是看中了桥圩货源多才买了货车,平时主要是从桥圩运羽绒产品到浙江、苏州、福建等地,再从当地拉货回到广西,一年收入不下20万元。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