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在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为保存革命力量,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长征经过兴安,发生了关系到红军生死存亡的湘江战役。红军以死伤过半的惨重代价,突破了敌人第四道封锁线。为了纪念红军长征突破湘江这一次惨烈悲壮的牺牲,兴安县在县城南狮子山建成了“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公园”。纪念公园占地120亩,主要纪念建筑有群雕、纪念碑、英名廊、福建籍湘江战役红军烈士雕塑、湘江战役纪念馆等,其中红军群雕是全国最大的纪念性群雕。9月21日,“长征路上奔小康”(广西站)网络媒体“走转改”采访团通过现场的实物陈列和场景再现,详细了解了湘江战役的历史。
纪念园正门(资料图)
群雕长46米,高11米,由四个巨型头像和五组浮雕组成,艺术地再现了湘江战役的壮烈场景。其中,四个巨型头像分别代表长征队伍的四种典型人物:男、女、老、幼。五组浮雕的名称分别是:“救星”、“送别”、“远征”、“激战”、“永生”。
这座小山包是兴安县城内的制高点,兴安人民将这里选作了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和公园的地址,就是为了告诉后人,牢记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男人”、“老人”头像和三组浮雕
纪念碑位于狮子山顶,高34米,由三支直插云霄的步枪造型构成,体现毛泽东同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重要思想;主碑的门楣上,刻着聂荣臻元帅题写的“纪念突破湘江”六个大字。纪念碑和群雕由一线四折共184级台阶连接,陡峭的台阶寓意中央红军突破湘江封锁线的曲折过程。
纪念碑(资料图)
记者团一行认真听讲解员介绍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公园
湘江战役纪念馆位于纪念公园内的狮子山南侧山脚下,主体造型为硝烟下红军的八角帽,外墙体主基调为红色,体现当年中央红军浴血奋战、血染战场的悲壮历史。
纪念馆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分为“苏区风云”、“兵临湘江”、“突破湘江”“历史选择”“精神永存”等五大部分,将实物陈列和场景再现相结合,详细展示湘江战役的历史。
兵临湘江展区(资料图)
红军突破三道封锁线示意图
纪念馆内展示的文物
纪念馆内展示的文物
沙盘配以光电和声音,形象地再现了当年湘江战役的惨烈。
湘江战役中,红军总后卫军第三十四师,在浴血奋战后,损失惨重,师长陈树湘腹部受伤被俘,愤然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绞断,慷慨就义,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年仅29岁。其中一〇〇团团长韩伟率领余部被打散后,转战兴全灌山区,在敌人“追剿”下,因弹尽粮绝,毅然跳崖。
共和国十大元帅中,有七位经历了此次湘江战役
曾出细牙仔、李细细仔、揭新平仔、曾流民婆、邱臭屎仔、刘观矮子、刘水长子……由于当时条件困难,有些烈士没有留下资料,有的连简历都不知,只能用这样的外号指代!英名廊内,先烈们的名字静静地躺在石碑上,述说着一部悲壮的史诗。
记者们参观英名廊
名字背后的故事,让每一个听者感动
近年来,在兴安县,像界首这样拥有红色旅游资源的镇,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兴安县通过挖掘湘江战役的红色旅游资源,加大了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据悉,兴安县先后荣获了中国最美的小城、中国创意农业葡萄养生之都、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等荣誉;兴安镇荣获“中国十大魅力名镇”,溶江镇荣获“全国文明镇”,界首镇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严关镇马头山村、华江瑶族乡同仁村荣获“全国文明村”。
兴安县县委副书记经友新向记者们介绍兴安县在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创新、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同时,一批特色产业也在兴安获得发展,柑桔、葡萄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3.7万亩和14.5万亩,建成兴安县灵渠葡萄产业(核心)示范区和湘江蜜桔产业(核心)示范区。因为葡萄种植,兴安县漠川乡还被评为“中国温克葡萄第一乡”。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兴安县涌现出了界首兴田、溶江莲塘、严关马头山等一批特色农业种养名村,兴安县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农业种养名村,还发展了一批新型农民队伍。
兴安县人民传承着红军战士们艰苦战斗、百折不挠的精神,力克在柑橘界有着癌症之称的“黄龙病”,柑橘逐渐成为兴安的标志性水果,深受全国客商喜欢。
兴安县县委副书记经友新表示:“兴安县将抓住兴安列为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的契机,全力构建兴安旅游核心示范区的建设。充分发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生态资源等人文和自然的优势,加快形成以灵渠为核心的37公里文化旅游休闲带,湘江战役公园和遗址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旅游区,猫儿山为核心的漓江源生态养生度假区和东部银杏古村落为核心的乡村休闲区等4大旅游功能区,积极构建‘灵渠人家’、‘桂北老家’等具有地域特征的乡村旅游品牌。持续抓好‘创特’工作,创建一批广西特色旅游名镇、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