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唐爱军
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强调,伟大的事业,决定了我们更加需要知识和知识分子,更加需要知识分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多作贡献。我国广大知识分子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刻苦钻研,勤奋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这些重要论断是新形势下我们做好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遵循。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以贯之坚持的就是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核心的知识分子政策。习近平强调,全社会都要关心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良好社会氛围。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这种“氛围”。一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知识分子,顾名思义,就是文化水平较高、知识比较丰富的人,其中不少是学有所长、术有专攻、在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行家专家。一句话,知识分子是人才。总书记强调,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知识分子凝聚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二要“善于同知识分子打交道”。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同知识分子打交道,做知识分子的挚友、诤友。打交道的前提是要“充分信任知识分子”,这种信任是建立在“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政治基础之上的。正是在这样的信任基础上,各级领导干部要以一种包涵、宽容的心态面对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对来自知识分子的意见和批评,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要热忱欢迎,对的就积极采纳。即使个别意见有偏差甚至是错误的,也要多一些包涵、多一些宽容。三要“遵循知识分子工作特点和规律”。总书记指出,要为广大知识分子工作学习创造更好条件,加快形成有利于知识分子干事创业的体制机制,遵循知识分子工作特点和规律,让知识分子把更多精力集中于本职工作,把自己的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实际上,遵循知识分子工作特点和规律,就是两条:一是“做加法”。顺势而为,主动为知识分子创造性劳动创造适宜的条件。二是“做减法”。要减少对知识分子创造性劳动的干扰。
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思想为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所尊崇。2016年4月26日,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在3月4日的讲话中,习近平对知识分子提出殷切希望:自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始终坚守正道、追求真理,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身体力行带动全社会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当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基础工程,作为社会精英、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应当身先士卒,身体力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吹响“精神号角”。
“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对知识、对技术掌握得比较多,对自然、对社会了解得比较深,应当发挥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作用,尤其是在创新发展实践中的“核动力”作用。习近平希望我国广大知识分子积极投身创新发展实践,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不断增加知识积累,不断强化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攀登创新高峰。当前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处在发展模式的变换期、发展动力的切换期,广大知识分子应当“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创新支撑。
原文链接:http://guancha.gmw.cn/2017-03/05/content_238943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