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毒蘑菇中毒高发季 提醒市民勿乱食

新闻眼|来源:北部湾在线综合整理2017-03-08 16:56:03|网络编辑:杨琪玉

食药监管部门发布毒蘑菇预警 不采不食野生蘑菇

  春季气温回升、雨水充沛,菌类生长迅速,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近日,东莞市食药安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今年第三号食品安全预警,提醒广大市民:不采、不食、不买、不卖野生蘑菇,警惕误食毒蘑菇中毒。

\

  毒蘑菇又叫毒蕈,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约有100多种,其中含剧毒能对人致死的有10多种。由于毒蘑菇与食用菇外形相似,难以区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毒蘑菇毒性非常强,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食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及精神亢奋、精神抑制、精神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严重的可出现溶血、肝脏和肾脏损伤等严重症状。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为预防毒蘑菇中毒,市食药安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提醒广大市民:不要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不要轻易采食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轻易食用;禁止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单位自采、加工、食用野生蘑菇,确保公众饮食消费安全。

  如有市民食用蘑菇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头晕、头痛、四肢乏力等症状,要立刻进行催吐,将未消化的毒蘑菇排出体外。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一次5—10ml,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催吐后,务必立刻到医院诊治。

毒蘑菇辨别民间高招不准确 中毒及时自救很重要

  如何预防误食毒蘑菇?

  目前南宁菜市场上的菇类品种很多,市民表示外出踏青、漂流时也发现很多野蘑菇。该怎么判断自己误食毒蘑菇了呢?如何预防误食毒蘑菇呢?

  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所所长刘展华告诉记者,广西进入雨季,温度高,湿度大,适合野生蘑菇生长,也是毒蘑菇中毒事件高发季节。毒蘑菇有以下特点,如颜色美丽,长有疣状物,表面粘脆,蕈柄上有蕈环、蕈托,多生长在腐物或粪肥上,多数不生虫子,有腥、辣、苦、酸、臭味,碰坏后易变色或流出乳状汁。毒蘑菇是一类极强的天然毒性植物,一种毒蕈可含几种毒素,而一种毒素又可存在于数种毒蕈中,而毒蘑菇中的毒素难以去除和破坏。

\

  刘展华说,部分老百姓采集、食用野生蘑菇存在两个盲点:一是采集、食用野生蘑菇时,没有想过要去判断其能不能吃;二是对毒蘑菇危害认识不够,把毒蘑菇中毒当作胃肠道疾病来处理,耽误了救治时间。近年来,许多不会识别野生蘑菇的人也爱上山捡蘑菇,作为休闲活动可以,但切不可轻易食用不认识的蘑菇。

 误食毒蘑菇后的六种症状

  中国的毒蘑菇(毒菌)种类多,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在广大山区农村和乡镇,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例比较普遍,几乎每年都有严重中毒致死的报告。曾经被作为多发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因此,长期以来鉴别毒蘑菇是人们十分关心的事。有关方面曾做了大量的科普知识宣传工作,但误食中毒者仍屡有发生。

  我们可以把蘑菇中毒病例分成6种类型:

  (1)胃肠中毒型:通常的中毒症状是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毒粉褶菌、臭黄菇和毛头乳菇,黄粘盖牛肝菌和粉红枝瑚菌等毒蘑菇可引起此类型中毒,已知有80余种。

  (2)神经精神型:已知有60余种。中毒症状是精神兴奋,精神错乱或精神抑制等神经性症状。如毒蝇鹅膏菌、半卵形斑褶菇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

  (3)溶血型:主要症状是在1-2天内发生溶血性贫血,症状是突然寒战,发热,腹疼头疼,腰背肢体疼,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全身虚弱无力,烦躁不安和气促。此类中毒症状主要由鹿花菌引起。

  (4)肝脏损害型:引起这类中毒有关的种约20余种。除上述已提到含毒肽、毒伞肽的种类外,如环柄菇属的某些种。

  (5)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引起这种类型的毒蘑菇主要是亚稀褶黑菇。死亡率较高。

  (6)光过敏性皮炎型:我国目前发现引起此类症状的是叶状耳盘菌。

  广西常见的几种毒蘑菇

\

案例

  玉林市民误食毒蘑菇差点丧命

  2015年8月20日晚,在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室,家住玉林城北一小区的付先生前来就诊,自称误食了毒蘑菇,一度出现严重的腹泻症状。

  眼前这位患者,尽管表面上看与常人无异,除嗓子沙哑之外,并无一般蘑菇中毒的典型症状,但医生不敢丝毫懈怠,立即安排患者住院治疗。住进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王云闻讯赶来察看,并立即安排血液灌流手术以清除毒素,同时叮嘱对付先生实施一级监护。当晚,付先生在手术、输液、输氧、电子生理监控中度过了一晚。

\

付先生在治疗中。

  忒大胆,不认识的蘑菇也敢尝

  原来,此前几番甘霖,付先生所居住的小区草地上长出了肥厚诱人的蘑菇。多年来,付先生对这些蘑菇一直虎视眈眈,只因为不识菇怕有毒不敢下手而已。说来也巧,这一回付先生的妻子见一朵蘑菇开得异常肥美,遂摘回家给亲友人欣赏拍照,随后扔在桌面。8月20日中午,付先生独自在家,自己煮面条解决午餐,看见桌上的蘑菇又心动了。付先生自恃识得几分医理,有解毒方法,又想只用一小块即能试出有毒无毒,即便有毒用量这么小应该问题也不大,于是掰了一块蘑菇放到面条汤里。下了蘑菇的面条汤有些发暗,尝一口味道也并不鲜美,但付先生还是吃了锅里的一半面条。

  当天17时许,付先生出现异常反应——先是精神不振,不久出现严重腹泻,同时出现冒冷汗、心悸、无力等生理反应。“腹泻之严重,就像拧开了水龙头,从来没想过人可以泻成这样的。”“头晕无力,人躺在床上根本不想起来……”付先生描述病发时情景。意识到所吃的蘑菇有毒,付先生服下甘草绿豆汤自救,十几分钟后恢复了精神并止泻。妻儿回家得知情况,还是硬生生把付先生拖到了医院。

  毒蘑菇很毒!存不得丝毫侥幸心理

  第二天,付先生在其他科室作例行体检,又看到医生奇怪的眼神,忍不住出言相询:是否平时很少见到毒蘑菇中毒者,所以觉得很奇怪。“见得多了,只是像你这样中了毒还能说话的,比较少见。”医生的回答让付先生心里暗暗吃惊。而付先生此时还不知道的是,入院当晚,医生竟然给其下了病危通知书。一位护士得知付先生入院时声音沙哑,非常庆幸地对其说:“幸亏你还知道来医院,这是毒性引起的喉头水肿,严重时堵住呼吸,致命的!”直听得付先生冷汗涔涔。8月22日,付先生出院,行前查看治疗后的各项身体指标,发现肝功能仍然未能恢复正常,这才对毒蘑菇毒性之强有了最真切的认识。

\

这就是付先生误食的那朵大青褶伞。

\

在广西导致最多受害者的白毒伞,可要认清楚哟。

  事后,笔者查询得知,付先生误食的毒蘑菇名为“大青褶伞”,有剧毒。生长在广西的此类蘑菇,毒性更强,外形更像食用蘑菇。资料显示,菌类中毒在临床治疗上比较棘手,因为菌类毒素种类多而复杂,又没有专用解毒药物,只能通过洗胃、灌流、注射通用型解毒药物等方法尽量清除毒素。而且菌类中毒出现症状,一般是在食后6~8小时,此时往往已错过洗胃清毒的最佳时机,以致于导致一定程度的肝肾功能损害,甚至神经功能损害。误食毒蘑菇之危险,非常人所能想像。

  野生菇鲜美,常诱人误食。近年来,爱爬山健身的驴友越来越多,爬山之际顺手采食野菜、野生菇是常事,但由于缺少辨认知识和心存侥幸心理,很容易发生危险。借用付先生的感受告诫广大市民:“不认识的蘑菇切勿触碰,毒蘑菇毒性之强超乎你的想像。” 

辟谣

  子与蘑菇同吃会中毒 纯属子虚乌有

  前段时间,凌先生被朋友圈的一则“紧急通知”给吓到了,各大菜市常见的茄子和蘑菇,居然不能放在一起吃,这是真的吗?为此记者采访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副主任江涛。他说:这是谣言,除非你吃的是毒蘑菇。

\

  近日,南宁市民凌先生在朋友圈看到的这则“紧急通知”,说得确实吓人。帖子称“最近医院急诊的患者比较多,大都是蘑菇中毒,今年蘑菇丰收,蘑菇可以和小白菜一起炒,但不能和茄子一起吃,会中毒……”当然,这帖子跟很多同类帖子一样,最后都会来一句“转发功德无量”的话。

   江涛说,在菜市场经常看到的那些菌类和茄子是常见的食物,没有听说过这两种食物相克,这两种食物也没有冲突的成分。“但如果你是在野外捡的毒蘑菇,那就另当别论了,毒蘑菇毒死人是有可能的。”江涛进一步解释,春季有不少人外出采摘蘑菇,每年全国各地也都有吃毒蘑菇中毒或死亡的新闻,“如果是人工种植的蘑菇,从营养学上来说是可靠的,应该没有问题,但一定要煮熟。当然,要注意避免吃到天然有毒的蘑菇(毒蕈)类。” 

  另外,记者也从市食药监管局了解到,往年春季都会通过网站发出野菜食用安全提示,全区各地卫计部门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系统也会收到食用毒蘑菇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报告。对于不认识、不熟悉的野蘑菇,市民不采不吃,外出用餐有蘑菇类食物一定要求店家煮熟,如果发生食物中毒,除了要及时就医,还要保存好相应证据,并及时拨打12331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新闻来源:南方日报、当代生活报、南宁晚报、玉林新闻网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