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委员建言:重视少数民族戏曲人才培养

一线报道|来源:北部湾在线2017-03-09 19:41:27|网络编辑:王琳

BBRTV3月9日消息(广西台特派全国两会报道组)广西的壮剧、桂剧、彩调剧等地方剧种历史悠久,在全国舞台艺术之林独树一帜。但现在少数民族戏曲发展却举步维艰,出现创作、表演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为此,广西全国政协委员高度关注,与其他省区委员互动,联名提交提案,建议国家在新形势下,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戏曲人才培养。

来北京参加两会前,广西全国政协委员范晓莉在日常调研中发现,如今基层的壮剧、桂剧、彩调等地方剧种,戏曲人才培养情况不容乐观。为此,她与从事戏曲表演30多年的广西戏剧院院长龙倩委员一起商量,将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戏曲人才培养的建议撰写成一份提案,带到全国两会上进行呼吁。这一想法也得到了覃文静和苏燕玲两位广西全国政协委员的赞同。赴会前,龙倩、覃文静委员专程到贺州、桂林、柳州3地进行实地调研,倾听基层戏曲工作者的诉求。

龙倩委员发现:“市里边县里边缺乏这些人才。唱歌跳舞的比较多,但是戏曲的人才确实比较难(找)。”

覃文静委员认为:“可能是一些编制(有限),再一个原来传统的‘师带徒’的培养模式也受到了限制,老一辈的慢慢故去了,新人出不来。”  

政协小组讨论会上,与范晓莉同组的江西全国政协委员刘上洋也就少数民族戏曲艺术人才面临的断层危机提出看法。于是,范晓莉邀请刘上洋与龙倩一起,就充实《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戏曲人才培养的建议》提案的内容进行研究和探讨。

龙倩说:“我们的演员断层,还有各门类的导演、编剧、作曲、舞美等等这方面(人才缺乏)”。

刘上洋认为:“有些地方戏曲借力(培养)是借不了的,它的地方剧它的曲调各方面其他地方的人来搞不起来,它必须要当地(创作)。”

范晓莉认为:“包括培养也是,不像京剧。大剧种到北京(培养人才),地方的剧种只有你自己(培养)了。”

三位委员认为,文艺院团改革、少数民族戏曲人才培养制度不健全、教育管理不灵活、艺术院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师资匮乏等导致少数民族戏曲这方面人才流失严重。以广西为例,目前仅有两所培养戏曲专业人才的院校,而且都没有开设戏曲编剧、导演、作曲等专业。

龙倩委员认为:“戏曲人才培养是一门综合艺术,唱念做打都要有,你说几个教师怎么能对广西整个戏曲的人才培养来做一个系统的培养,这个做不了。”

少数民族戏曲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三位委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少数民族戏曲发展规划,出台更多有利于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政策,还要在创作、表演、人才、资金等方面支持开展人才对口支援工作。此外,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将少数民族戏曲事业发展经费纳入财政专项经费。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