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海,承载梦想
——代表委员与八桂党报议两会论广西之二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张冠年 蒋予昕
这是一片承载梦想的海洋。
一千多年前,在蔚蓝的北部湾,一艘艘满载着丝绸、瓷器、茶叶等货物的商船,带着人们的梦想,沿海上丝绸之路这条黄金通道扬帆远航。
如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运筹帷幄,赋予广西“三大定位”的新使命,这是总书记站在全国发展大局对广西的深远谋划,为我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开放发展起势落子指明了方向。
这片安卧在祖国南海西北部的海域,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再次肩负起伟大的使命: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构建“四维支撑、四沿联动”新格局,走活广西开放发展这盘棋。
拥有一片蔚蓝大海的广西,势必因海而盛、凭海而兴。
走向东盟激活一池春水
“呜……呜……”南国的早春晨光微露,北部湾港早已热闹起来:轮船进港出港,吊机装货卸货,运输车来来往往……整个港口一派繁忙。
广西北部湾海域面积约12.9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628.6公里,地处中国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与东盟“一湾连七国”。
“国家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东盟合作迈入‘钻石十年’,为我们的发展带来难得机遇。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等,注定了北部湾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全国人大代表、钦州市委书记肖莺子说。
近年来,广西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的投资合作,构建以东盟为重点的港口合作网络和全球海运网络,让身处这片热土的肖莺子代表深有感触——目前,北部湾港已与7个东盟国家的47个港口建立了海上运输往来,定期集装箱外贸班轮航线达29条,成为我国最大的进出口煤炭集散贸易和配送中心、最大的锰矿进口和磷酸出口基地之一,并形成了以石化、电子、新材料、造纸、有色金属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为支撑的临港产业带。
劈波逐浪的努力换来沉甸甸的成绩单——去年,在航运业持续低迷、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增速趋缓的背景下,广西北部湾港吞吐量稳步增长,钦州港、北海港、防城港三港区累计完成吞吐量1.396亿吨,同比增长9.02%。
成绩的背后是依然巨大的发展空间,代表委员和党报记者们为此献计献策。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统计局局长杨和荣建议,国家应进一步支持北部湾实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发展战略,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港口城市之间在互通航线、港口建设、临港产业、国际贸易、文化旅游等方面深化合作。
在南宁日报记者王煜霞看来,我区近年成功搭建了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等重要区域性合作平台,形成了中国-东盟合作的“南宁渠道”,为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而长期关注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防城港日报记者黄少邓认为,与上海、深圳、天津等发达地区相比,北部湾港在货物吞吐量、基础设施建设、口岸通关环境等方面仍有不少改进空间。
对此,钦州日报记者陆崇林深有同感。他说,虽然广西在面向东盟通道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绩,但基础设施水平与实际需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需要国家加大项目倾斜力度和资金投入,推动北部湾三港港区和集装箱泊位建设,打造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
海洋经济须当腾跃起飞
北部湾是中国著名渔场和南珠产地,海洋生物、滨海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海岸线在全国沿海省区中排名第6,可供开发的海域面积达6.28万平方公里。
这些年来,尤其是北部湾经济区设立10年来,经济区主要经济指标成倍增长,增速领跑全区,基本形成支撑全区加快发展的主要区域和战略引擎。
然而,总体来看,广西海洋经济基础差、底子薄、总量小。2016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约6.8万亿元,而广西海洋生产总值仅为1200亿元左右,应该说差距明显,潜力巨大。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自治区党委政府也为推进海洋强区建设做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我区如何走出一条海洋经济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广西区委主委李彬认为,我区发展海洋经济,应把现有优势产业与临港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准确定位主导产业,重点选择链条长、关联度高、辐射力强、带动效应大的现代海洋产业,实现产业高加工度化、高技术含量化和高附加值化。“重点是要发展海洋交通运输、海洋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产品深加工等海洋产业。”
北海日报记者扶建邦多次就海洋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采访,并一直关注国内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他认为,我区应当充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加快培育一批各具特色、海陆联动发展的新兴产业集群,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广西要做好‘海’的文章,还需扩大开放区域。”全国政协委员、防城港市政协副主席林兴说,目前广西沿海地区一些新开发的区域尚未获批对外开放,成为影响北部湾经济区对外贸易的“瓶颈”。他建议国家全面开放北部湾,加快提升广西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水平。
紧紧围绕广西“海”的优势,做好“海”的文章,扎扎实实扩大沿海开放,建设好北部湾特色海洋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升级版,着力打造沿海开放发展新一极。只有这样,广西的海洋经济才会乘风破浪,腾跃起飞——代表委员和八桂党报记者们在这个问题上形成了共识。
生态环保守护蓝色梦想
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成群的白海豚或跃或潜,悠闲嬉戏;松软的滩涂上,成片的红树林随风摇曳,绿浪翻涌。
走进北部湾,除了波澜壮阔的经济发展令人心潮澎湃,优美的生态环境同样令人流连忘返。
北部湾是中国生态资源保护最好、海洋环境最洁净的海域之一。沿海有红树林面积7300多公顷,占中国红树林总面积的40%,居全国第二位。
“生态资源是北部湾经济区最为宝贵的资源。”全国人大代表、广西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韦国邱说,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始终是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
事实上,近年来,北部湾经济区一直坚持走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和谐共融、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推进的路子,划定“红线”保青山绿水,严格工业准入制度,加强生态系统建设。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海蓝天。”扶建邦认为,只有坚守绿色发展理念,才能保护好那片海,让北部湾天更蓝,水更净。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钦州市政协文教体卫委原副主任张小玲建议,要强化海洋污染治理,严格控制近海过度捕捞,加大打击非法用海行为,进一步规范海洋开发秩序,让美丽的北部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让来到这里的人们都能沉醉在蓝色的梦想中。
■短评
激活“海”的潜力
黄 冠
一湾碧海,满载梦想。
海是广西的优势。从“风生水起”到“千帆竞发”,北部湾这片海迸发的活力令人瞩目:以不到广西1/5的土地、1/4的人口,创造了广西超过1/3的经济总量、四成的财政收入、近一半的外贸总量。
但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广西沿海地区仍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发挥后发优势?出路在开放,发展在合作。中央赋予广西“三大定位”,为广西的开放合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形成面向国内国际的开放合作新格局,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扩大和深化同东盟的开放合作。
北部湾经济区一水连东盟,是广西对外开放合作的龙头。扩大开放,深化合作,必须高擎“龙头”,敢闯敢试,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写好“海”的文章,释放“海”的潜力。
写好“海”的文章,要先呵护好这片海。发展经济,离不开工业和重大项目支撑,如何让“蓝色引擎”绿色发展,实现“大工业与碧海蓝天同在”,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坚守绿色发展,“海”的潜力方可持久。
原文链接: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70310/newgx58c1d88e-160089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