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13日9时30分,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表示,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出席大会开幕式和闭幕会,深入界别小组听取意见,与委员们互动交流,共同谋划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措施;委员们扎实协商议政,积极建言献策,提出重要意见和建议,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生机活力。为此,光明网邀请到了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请他谈谈这次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的亮点,并将其发言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在3月3日的政协开幕会上,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已体现出对民主监督的重视——在严谨、朴实、全面地总结了工作部署任务后,专辟一章来阐述民主监督。这是今年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很鲜明的一个特点。
今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强调,“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这是执政党应有的胸襟;“凡议国事,惟论是非,不徇好恶”,这是参政党应有的担当。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创造和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发挥好政协民主监督的作用,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民主监督”这四个字的分量很重
去年,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落成了一座青铜雕塑《延安窑洞对——毛泽东与黄炎培,1945年》,由著名雕塑家、全国政协委员吴为山教授创作,以1945年7月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关于“历史周期律”的著名对话为题材。
1945年,黄炎培以国民政府参政员的身份到访延安,见到了共产党领袖毛泽东。二人有一段关于“历史周期率”的对话,人称“窑洞对”,甚至被后人引用为关于政权建设的经典之谈。
当年,毛泽东问黄炎培,在延安的所见所闻,感觉如何?
黄炎培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都没能跳出这历史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请问中共诸君如何走出一条新路?
毛泽东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人民起来监督政府”,即民主,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民主究竟怎么搞?我们不能走西方民主的路,而只能走中国的民主新路。应该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上,我们正在走出一条新路。
十八大以来,我们强调继续努力完善选举民主,同时辅之以协商民主,逐步发挥我们的民主优势,汇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创造:硬监督加协商式监督
一方面,我们的监督是硬监督。陈毅曾说,“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众目睽睽难逃脱”。我们的监督包括国家强制力的监督、中纪委的监督、监察部的监督,依照宪法、法律、党规、党章严格地进行监督,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
另一方面,我们又有一种政协的民主监督形式,是一种协商式监督。这是此次的亮点,也是中国的创造。首先,有别于西方,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党派在共产党领导下,和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其次,我们的监督是建设性的,提供意见、建议和帮助,大家一起把工作做好。第三,这种监督是通过政协、按照章程、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政协委员——代表人民、来自各方的精英——抓住全局的关键问题和重大问题,尤其是监督中央决策是否得到落实。
此监督虽为协商式,但,这是刚性的、有力度的监督,该批评的一样要批评。而且不能给政协委员打棍子、戴帽子、抓辫子,需要听取不同意见,包括尖锐的批评。
政治协商是一个伟大的、充满活力的创造。选举民主加协商民主,这是亮点。选举民主是最直观、普遍的民主模式,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载体;政治协商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性的民主模式,以政治协商制度为安排。作为民主制度的两大最重要的模式,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在不同层面和领域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开启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实践。当然,制度设计起来很容易,真正要做起来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
(光明网记者贺梓秋、邱晓琴、吴劲珉采访整理)
原文链接:http://guancha.gmw.cn/2017-03/13/content_239554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