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迪亚拉:在中国坐堂问诊的马里中医

热点聚焦|来源:央视网2017-05-10 15:39:08|网络编辑:孟宪静

2013年,“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后,中国的中医文化走向世界,呈现加速趋势,最近五年,来中国学习中医的各国留学生持续增长,2016年就高达13000多人。三十多年前的八十年代,外国人学习中医还是非常少见的,来自非洲马里的留学生迪亚拉,喜欢上了中医,踏上了外国人学习中医的道路,这一学,就是33年。

\

患者廖阿姨:我们那邻居说,这么严重的病你都给治好了,都要来找迪博士看病。

首位外籍中医博士 迪亚拉:我会脸红的,不过我脸红,你们也看不出来。

为了缓解病房老人的紧张情绪,52岁的迪亚拉时不时地自黑一下自己。1984年,这个从医学世家走出来的小伙子以优异的成绩被公派到中国来学习。迪亚拉的父亲是当地一家医院的院长,他一直都是学西医的,原本来进修的也是普外科,一个偶然的机会迪亚拉接触到了中医,于是他做出了一个让身边所有人都吃惊的决定:学习中国特色的医学——中医。

首位外籍中医博士 迪亚拉:我第一次零距离接触针灸的时候,应该是在北京语言学院,我们踢球有一个同学脚扭了,就去医务室,医务室那边那个老师就给他扎针,拿着这个银针什么都没有就这样扎,他身体觉得不痛了,疼痛好了很多,我觉得这很神奇。

为了学习中医,1985年,迪亚拉南下广州,他需要战胜两大难题:听懂广东话、理解高难度的中医古典书籍。刚刚学会普通话的迪亚拉,第一学期的医古文只得了40分。

\

首位外籍中医博士 迪亚拉:有些老师他确实说不出普通话来了,或者说出来的普通话越说越难听懂。所以当时,说实话真的挺不容易。

记者:听天书?

首位外籍中医博士 迪亚拉:对,听天书。

对于从小只拿第一的“学霸”来说,不及格的成绩绝对不能接受。迪亚拉转身买来新华字典,古汉语字典,康熙字典,一个字一个字地背,一页一页地学习。中医对于他来说,更像是一门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的哲学。最初要理解的就是中医里的“阴阳”,可所有认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这些经典的理解,想要学好中医,迪亚拉也得过这道关。

首位外籍中医博士 迪亚拉:阴阳是中医的一个基本理论,非常重要的学说,这个学说它是把整个人体,自然界,把它作为两个对立的东西,它不光是一个对立,它还相互依赖,相互互存,互用的这样一个关系。所以确实用这个理论,去解释人体的生理,人体的病理,我想也是有它的理论根据,它的道理。

\

妻子杨梅是地道的四川姑娘,她说迪亚拉在家最喜欢的干的一件事就是看书,能买到的中医古书他都看。

迪亚拉妻子 杨梅:我有时候看他的书我都觉得,那些汉字我都不认识,很惭愧,真的很惭愧。那么复杂的东西,特别那些药,你知道那些药名,还有中医的古书。

对于迪亚拉来说,中医“术”的学习总比“道”要容易的多,手艺的长进只需要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练习,但中医的理论却要有自己真正的理解。就像他自己说的,中医和西医就像是两个频道,思想和体系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两者各有所长,我们应该取长补长。

首位外籍中医博士 迪亚拉:我看病人是针药并用,所有病人到我这来的话,我会给你开药,我也会配合一些中医外治,要么给你扎针,要么给你拔罐,要么给你艾灸,要么给你贴耳针,所有我疗效好,因为我是两个石头打出去。

\

博士毕业,让这位黑色皮肤的中医大夫第一次走进了中医诊室,可第一次坐诊却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隔壁的诊室天天排成了长队,可自己的诊室却安静的很,一连三天,都没有病人进门。

首位外籍中医博士 迪亚拉:第三天来了一个病人,病人来了一看吓坏了,把门关了“砰”,就跑了,她说我是来看中医的,怎么我进去看里面有个黑黢黢的人。那个护士也在跟她解释,我也过来,我说这位女士,确实你找的中医就是我。我说我给你看,如果没有效我就不收你钱,行吗?说了好半天,她同意了,就跟我过去,我就给她扎针,给她开药。

第二天,这位患者给迪亚拉带来了自己的姐姐和妈妈,再后来她全家都变成了迪亚拉的病人。2012年迪亚拉拜师到国医大师孙光荣门下。

国医大师 孙光荣:收徒弟的要求,第一是要人品好,他如果以这个医术牟利的,那我就不想带了。第二他要热爱中医,你如果只想镀镀金,那就没有必要。第三个是有一定的基础。第四个要吃了苦。第五要悟性强。我还有一个附加的条件,你要会说中文,我不会英语,这个迪亚拉的中文很好,人品是非常正的,他真的是热心为病患者服务,可以说是全身心的投入。

\

迪亚拉一直说,作为医生,他就是全人类的医生,不论人在哪里,服务的对象都是患者。他迟早要回到非洲去,让中医文化在非洲发扬光大。2013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迪亚拉认为这对于非洲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首位外籍中医博士 迪亚拉:我以前去做的话,可能会碰到很多的阻力,包括很多的人不会理解。现在中医不管是国内也好,还是在国际上也好,认可度现在已经是前所未有了。“一带一路”我觉得它就应该是这样的一个,有进有出。中医这一块就是走出去,不管是中医药的产品,中医药相关的知识,进来的话,有些中药材不是原产中国,但是确实是很好,就慢慢把它变成我们中国的。

【原文链接】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