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扶“小”得“大”,积极推进农业产业扶贫

砥砺奋进的五年|来源:北部湾在线2017-05-20 09:11:00|网络编辑:夏汝

\

BBRTV消息(记者梁鋆) 广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通过扶持本土特色产业,扶“小”得“大”,使一个个小小的特色产业,成为一个村、一个镇,甚至一个县的致富密码,农业特色产业犹如蝴蝶效应,引发一场又一场山乡巨变。

走进南宁横县大和许村,映入眼帘的是满片的桑葚园。村民谢富毅告诉记者,过去,村民们在农业种植中大都随大流,发展不起什么没有特色产业,收入自然是一般般。十八大以来,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他们全村都加入了大果桑种植合作社,种植面积达到了1300多亩。合作社统一种苗、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品牌,还统一保价回收销售。今年,合作社已经和全体社员签订了每斤大果桑3元钱的收购合同,这让谢富毅如同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好得不得了,1个月我赚了10万、8万,你去广东1年都没有这么多。”

和大和许村一样,在陆川县马坡镇新山村,特色产业也成为这里农民的致富法宝。记者向新山村村民了解到,过去,这里的村民只能依靠种植稻谷和甘蔗养家糊口,年均人收入不超过2000元。去年以来,村里依托国家农业部认证的陆川橘红地理标志,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起橘红集体经济,村民收入大大提高。陆川县马坡镇新山村村委会主任黄贵告诉记者:“我们村的农民把土地流转过来了,回到这里务工,1个月1个人也有1千多。”

在百色,小小的特色产业更是让村民开上了小轿车。记者在田阳县那坡镇尚兴村谷隆屯看到,芒果园一片挨着一片,还未成熟的芒果挂满枝头,长势喜人。村民告诉记者,谷隆屯是大石山区特困村,缺土缺水更缺粮,过去,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产业项目,村民们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这几年,百色市因地制宜,组织当地群众积极发展芒果产业。最新数据显示,尚兴村仅芒果产业一年就有800多万元收入,人均纯收入达8520元。目前在百色,以芒果为主导产业的乡镇就有42个,种植面积达115万亩,产值40亿元,累计带动25万多人告别贫困。百色市农业局局长吴风雷表示:“芒果(种植面积)顺利突破了120万亩,现在已经稳居全国第一。产品扶贫现在市里面已经有了我们自己的推进机制。”

十八大以来,广西广泛开展农业产业扶贫,在贫困地区推广富硒农业,在土地贫瘠地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并因地制宜指导农户发展起“别无我有”的地理性农产业。种植芒果、发展桑葚,销售橘红……一个个小小的农业产业正逐渐带动一户农民,一个村,一个乡脱贫致富。自治区扶贫办新闻发言人成伟光表示:“(广西将继续)推动农村扶贫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特色化、多元化、组织化、股权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发挥贫困地区政策洼地引力和特色资源优势,通过企业投资对接会等形式有针对性的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吸引龙头企业、社会资本到贫困地区投资发展。”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