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旁,中越界河平而河年复一年东流去,凭祥市友谊镇平而村被称为“南疆国门第一村”。
曾经,边民每天坐在家门口,望着货车往来穿梭,载满货物后一车车穿街而过,如同看热闹。
今天,场景更盛,不同的是村民由“观众”变成了“演员”,切切实实尝到了“边贸扶贫”的甜头。
2016年12月,平而村摘掉贫困村的帽子,55户212人脱贫销号。
5月20日,记者到平而村探访其“边贸扶贫”之路。
互市贸易富边民
在平而边民互市贸易监管货场,互市代理商覃敬华正忙着指挥团队分拣几天来从越南进口的干辣椒。虽然周末互市点不开关,但一周积攒下来的货物需要及时发给湖南客户。
靠着互市贸易,覃敬华建起了五层楼房,花了60多万元。
5年前,覃敬华三兄弟挤在不足70平方米的砖瓦房,从人均不到五分薄地里“刨”食。
为了改变窘境,他尝试种芭蕉、网箱养鱼。但几经折腾,没什么收成。痛定思痛,覃敬华把目光投到近在眼前的互市贸易。
2013年,覃敬华与合伙人利用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筹集货款,当起了“二老板”,组织边民替客商“拼货”。他将邻近村屯的贫困户组织起来,有活大家干,有钱大家赚。帮工们每装一个车柜,最多时人均可收入400元。一年下来,覃敬华代理所得近百万元。
2015年,平而村边贸合作社应运而生,55户贫困户成为社员。通过“公司+合作社+边民”的模式,组织社员成立边贸运输队、边贸装卸队,并动员边民尤其是贫困户到口岸务工。2016年,合作社的边民贸易总额达1.27亿元,村民总收益61.8万元,合作社社员累计年底分红11.4万元。
2016年,凭祥市730名贫困人口通过边贸扶贫实现脱贫摘帽。
产业发展强基石
边贸让边民走向了富裕后,平而村开始下一盘大棋。
驻村第一书记何佳明说,平而村将依托本地资源,重点挖掘历史文化、山水风光、民风民俗等元素,建设成为集边贸、加工、旅游、特色农业为一体的特色名村。
为了发展壮大农民增收产业,平而村以“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组织合作社,扶持发展蛇养殖、河鱼养殖、珍贵树种种植等合作社。
走进蛇场,映入眼帘的是4排蛇屋,每排有10间蛇屋,每间能容纳50多条蛇,肥硕的水律蛇懒洋洋地在草地上晒太阳。这个项目辐射带动周边172户贫困户,贫困户每人以10到20条蛇苗入股,寄养在蛇场中。
同时,组织贫困户申请每户3500元的以奖代补资金入股宋城德牛肉牛养殖合作社,去年底,发放了每户1500元的分红。
旅游开发方面,成功引进一家企业在板坭屯附近租用群众土地进行开发休闲旅游项目。
有了多种经营,贫困户的发展后劲更足了。
民生投入有保障
走在平而街上,只见经过风貌改造的沿街楼房整齐而漂亮,不远处刚建成的平而大桥向越南敞开了开放的大门。随着中越互市贸易的发展壮大,平而街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谁曾想,以前的平而街就是两排低矮的砖瓦房。
去年4月,覃敬威一家6口从低矮昏暗的瓦房搬进了平而新村。
平而新村聚居点,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由移民户集资自建。覃敬威的新家占地面积104平方米,共3层半。走进覃敬威的新家,大厅宽敞而亮堂,地面、墙壁铺上了瓷砖。“不用担心风雨,住得更踏实了。”覃敬威说。
和覃敬威一样开心的还有45户187人。
紧随“一带一路”建设,做足“边”的文章,凭祥收获了巨大的发展成果,并越来越多地回馈到民生建设上来。
凭祥市在民生投入上大刀阔斧,仅2015年就将12亿元投入到民生改善上,实现高中阶段免学费、寄宿生用餐全免、寄宿生交通费补助“三个全区率先”;市人民医院改扩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项目建设,新农合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390元,个人缴纳部分全部由政府代缴;开通市区至边境村公交车,边民出行享受交通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