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助力脱贫不返贫——甘肃定西一个贫困村的脱贫实践

砥砺奋进的五年|来源:新华社2017-06-05 09:52:04|网络编辑:刘婷

(砥砺奋进的五年·精准扶贫蹲点调研)

产业扶贫助力脱贫不返贫——甘肃定西一个贫困村的脱贫实践

  新华社兰州6月4日电(记者邹乐)甘肃临洮六禾生态农庄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志刚考察了不少建蕨麻猪(又称藏香猪或山猪)生态养殖基地的地方,最后选择了甘肃临洮县三益村,进行总金额6000万元的生态农场项目。

  “一是看上了这里‘两山一沟’,通风、光照条件理想的环境因素,二是受益于来自当地的大力支持,村委会主任龚志荣提供630亩的流转土地和免费的绿化树苗让项目进展颇为顺利。”高志刚说。

  如今六合农庄的主要项目生态养猪已启动,67岁的贫困户龚大森是猪场的一名饲养员。“以前和老伴儿在地里刨食,靠天吃饭,好光景一年能挣1万元,但也得花1万元,基本就是维持温饱。龚主任的现代农庄产业发展起来之后,我和老伴儿就开始给他干活,现在给六禾打工,一个月能挣2500元,加上龚主任帮忙建的2个蔬菜大棚,一年纯收入预计可达2万元。”龚大森说。

  高志刚还表示,企业还将通过“投仔还猪”的方式帮助贫苦户增收,即在对贫困户进行相关培训后,把猪仔免费提供给贫困户,等猪长成后以市场价收回,企业增加了产出,贫困户也增加了收入。

  同样选择三益村的益农养殖农业合作社总经理孙小明告诉记者,村里解决了土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困难,也提出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雇佣贫困户的条款。“这里投资环境不错又可以帮助当地村民扶贫,何乐而不为?”孙小明说。

  孙小明介绍,益农养殖社的6名员工都是当地的贫困户,4男2女,年龄都比较大,以后还计划通过“投母还羔”的方式拓宽养殖和扶贫渠道,供200多只母羊给当地愿意接收饲养的100户村民,免费提供公羊配种服务,并以市场价收购羔羊,这一方面能帮助村民增收,同时也降低了企业成本。

  行走在三益村,南山上一排排光发电板格外惹眼。三益村驻村干部吴小江告诉记者,这是县上帮助落户在三益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扶贫项目,村里的绝大部分贫困户都入股了,太石全镇共有400户贫困户参与,投入4000元,可以分红20年,前5年每年每户分红3000元,后15年每年每户600元的分红,共分红2.4万元。

  61岁的龚学忠熟悉水电,以前在兰州打工一年可以挣5、6万元,如今他也回到了三益村,主要负责村里蔬菜基地的温室大棚和钢架大棚的供水供电。“虽然现在工资没有以前挣得多,但我是在给家乡作贡献。”龚学忠说。

  村里人说,现在能在家门口务工增收,主要靠的还是龚志荣。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前,龚志荣在兰州通过贩卖蔬菜和经营餐馆发家。选择回乡创业后,他决心把三益村打造成一个集现代农林业、观光旅游、休闲运动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让距离兰州1小时左右车程的这里成为兰州的“菜篮子”。

  太石镇书记张鹏程告诉记者,三益村要脱掉贫困村的帽子,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蔬菜产业,借助扶贫政策和龚志荣的能人带动作用,村里目前已建成钢架大棚116个,温室大棚4个,硬件条件已经具备,而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让村民去种大棚,种好大棚。

  “最重要的是改变村民的种植关键和习惯,让他们看得见温室种蔬菜和地种玉米、马铃薯等在效益上的差距,尽量多地拉动当地村民参与蔬菜产业。”张鹏程说,镇里已和村里协调,计划组织具有积极性的村民到其他大棚种的好,蔬菜产业发展快的村参观学习。

  “扶贫不是每户给个5万元就能办成了,还必须要有能帮助村民稳定增收的产业,这样才能帮助村民实现稳定脱贫再不返贫。”龚志荣说,这位致富能人创办新型经营主体,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扶贫新模式,壮大了特色产业规模,也促进了农民稳定增收,这个定西的小山村正在逐步实施其通过产业扶贫稳定脱掉“贫困村”帽子的计划。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