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RTV消息(记者 范凡) 位于龙州县西北方向的驮江村有242户贫困户,在今年的脱贫计划中,还有216户需要完成脱贫。对于这个以种甘蔗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小村庄来说,这个脱贫任务可一点也不小。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张军民又想出了哪些法子来帮助大家脱贫呢?
这天一大早,天就分外闷热。眼看快要下雨了,张军民急匆匆地赶往彬桥乡绕秀村敢门屯的农荣辉家里。农荣辉住在山上,从公路下去还要走很长一段土路。下了雨,土路泥泞不堪,但张军民没有放慢脚步,最近雨水比较多,他有些担心农荣辉养的鸡生病。
去年,贫困户农荣辉在张军民的帮助下成立了合作社,利用自家的山地建起鸡棚和牛棚,今年刚进了一批贵妃鸡等新品种。一见到农荣辉,张军民就直奔主题问起了鸡的情况。
虽然不是自己村里的合作社,但张军民比农荣辉还清楚这里的情况。农荣辉的妻子是驮江村人,几年前农荣辉在山路上被甘蔗车撞伤昏迷了半个月,至今大脑还没有恢复完全。张军民听说他们家的情况后,就给他们出了建立种养合作社的主意。为了帮助农荣辉养好这些鸡,张军民自己也下了不少功夫去学习:“小棚养鸡必须高架,原来架太低,高架必须要2米。(建了)2米以后把鸡苗放在上面至少1个星期的时间,让它熟悉以后上架,这样成活率就会大大提高。”
位于龙州县西北方向的驮江村有242户贫困户,在2017年的脱贫计划中,还有216户需要在今年完成脱贫任务。在这个以种甘蔗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小村庄里,驻村第一书记张军民想了很多主意。在他的支持下,彬桥乡绕秀村敢门屯的农荣辉建立了种养合作社,养殖鸡和牛。
看着这个戴着眼镜、穿着破牛仔裤、把养鸡知识讲得头头是道的人,很难把他跟一个来自北京的保险公司管理人员形象联系起来。2015年7月,59岁的张军民原本可以在北京悠闲地迎来自己的退休时光,但他却做了一个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选择:到千里之外的广西贫困村当驻村第一书记。
张军民说,最开始的想法只是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帮助更多的人,跟着村里的工作人员做一些常规的工作。直到一个月后,他在贫困户家躲雨,看到贫困户将杨桃和龙眼嫁接在一起,张军民终于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方向:“第一书记要干的事,(就是考虑)上面来的政策怎么跟村民(的需求)揉在一起,让他能接受。”
之后,张军民给自己列了一个工作计划表,每天在村里的各个屯转悠,寻找村子贫困的症结。发展合作社、硬化道路、建立产业基地......渐渐地,张军民还学会了几句当地的方言,村民见到他也都热情地喊一句:张书记。
在帮助农荣辉成功养殖了第一批鸡以后,张军民觉得自己在养鸡这件事上有了一些发言权。于是,在一次村民大会上,他又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在水上搭高架养鸡、鸡粪养鱼,既节约地方又生态环保。不过,这个主意一提出来,张军民注意到,一些村民看他的眼神不太对:“他说你要在水塘上养鸡鸡很容易得病。鸡粪要发酵一下,你直接(排)下去,是有问题的。有一部分是很有经验的人,得把这种人找出来,我就特别注重这种人的意见。”
在张军民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去年驮江村成立了6个合作社,发展猪、鱼等养殖产业,带动贫困户98户。
从农荣辉家出来后,张军民又马不停蹄的到了空仇屯的凌卫益家里,再次动员凌卫益的三哥凌卫成成立竹鼠养殖合作社。
张军民说,来到驮江村,他才对“第一书记”这个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首先你是第一书记,完了以后你又得是帮扶人,还得是丫鬟,还得是仆人,你还得是司机,是个领导者,是养鸡专家、养牛专家、种植各种瓜果的专家。”
张军民带记者参观牛舍。
下了雨道路泥泞不堪。
记者采访贫困户农荣辉。
到龙州县的这两年,张军民带了不少家人、亲戚和朋友、同事到这里来,他们一个个都爱上了祖国边陲的这些小村庄,张军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刚开始我特别欢迎他们来,后来我跟他们说,你别来别来,我工作太忙了,没时间带你们去。他就说你不用管我,我就自己去转。”
今年,张军民已经61岁了。第一书记,已经成了他人生的第二项事业。每当别人说起退休的问题,张军民总有些发愁。他说,村子里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只要自己的身体允许,他愿意一直留下来:“第一书记位置很低,但是舞台非常大。我不能走,很多工程都没有做完,只是打了一个基础。第一个就是我们那个小学校(要)把养蚕室给建起来。再就是把集体经济这一块做好,要把实实在在的东西建立起来。我还没有想过要离开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