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酸雨之都”到“宜居城市”的美丽嬗变
——柳州市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聚焦(一)
一批自主设计制造的新能源汽车正在柳州市内一处充电点充电。至2020年,该市拟在全市范围内将新能源汽车增至5万辆以上,并建成充电桩1.5万个,新建充电站38座。目前,该市已要求新建住宅小区100%具备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安装条件。记者 李军 摄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谌贻照
编者按 近年来,柳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注重工业化、城市化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打造宜居城市取得明显成效,获得中央领导同志充分肯定。近日,中央和自治区主流媒体深入柳州,聚焦这座工业重镇的美丽巨变。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系列通讯,宣传柳州市认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从“十雨九酸”的“酸雨之都”到“一湾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的国家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柳州在发展工业经济的历程中,实现了美丽嬗变。
原本“傻大黑粗”的老工业基地,如今已成为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花海之都。工业柳州用生动的实践,成功化解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内在统一。
这座美丽的生态工业城,正成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鲜活典型。
大破大立
开启工业绿色发展之路
“以前,在我们柳钢生活区,每天从天而降的粉尘总量比现在一年的总量还多!”6月16日,柳钢集团总经理甘贵平向媒体透露了这组数字:柳钢在投入100多亿元发展主业的同时,投入70多亿元抓环境治理,产能从100万吨发展到1200多万吨,但污染排放量却大大降低。
在这组数字背后,有柳州工业演绎突破传统路径、确立创新驱动,颠覆传统布局、坚定产城融合,摒弃落后产能、开辟循环经济等“大破大立”的连台好戏。
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比重大,曾是柳州工业节能降耗和转型升级的桎梏。针对这一难题,柳州坚持“破”与“立”结合,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依靠创新驱动带动工业转型升级,推进具有柳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了工业的绿色发展和快速增长。
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技改投入机制引导下,该市“十二五”时期累计完成企业技改投资4066.8亿元,年均增速21.3%,连续多年位居广西首位。技术更新改造提高了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201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4787.2亿元,比2006年增长近340%,年均增长15.98%;当年柳州汽车产销量均超过245万辆,位居全国城市第三。如今,柳州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新产品产值率始终保持在25%-3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达11%,“两化”融合总体水平位居广西第一。
通过搬迁一批、改造一批、关停一批、整治一批等“四个一批”的方式,该市在对工业园区重新布局时,树立了产城融合新标杆。作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柳东新区正成为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新的战略承载地。在上汽、一汽、东风和重汽等国内四大汽车集团整车生产基地带动下,2016年柳东新区(含阳和工业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228.98亿元,汽车产能突破百万辆,一流的教育、医疗、体育文化设施等先后在此建成。
以打造绿色生态工业入手,该市从2008年起,市财政每年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资源节约型技术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柳州已成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画卷柳州”
打造姹紫嫣红宜居家园
“你可以错过全世界的美景,也不能错过柳州的幸福骑行。”在柳州,从鹧鸪江大桥到静兰大桥,长达30多公里的环江滨水大道骑行专用道,犹如碧水蓝天下的红色飘带,串起回龙壁、望月亭、环江村龙眼古树群落、风雨桥等多个景观节点。西接中心城区的繁华都市,东连现代化的广西汽车城,这条“世界上最美的骑行道”,流淌着柳州人满满的幸福感!
环江滨水大道,只是柳州为市民精心打造的休闲观光新胜地。多年来,柳州高质量推进城市彩化、绿化、美化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管理,全面构建绿色化城市体系,“山清水秀地干净”的宜居品牌得到进一步巩固。
生态花园,五彩画廊。柳州的花园城市建设,使城市道路、公园、街头游园、石山、柳江沿岸等得到了绿化景观提升,初显“全市绿树成荫、常年景观丰富、四季花开不断”的城市绿化新景象。每年四月,市区内25万株洋紫荆一齐绽放,粉红花海让“画卷柳州”的城市品牌愈加迷人。
该市实施以城区为中心、半径45公里的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工程,推进城市街道造林绿化、石山造林及封山绿化、公园和公共绿地造林绿化等建设项目,生态圈内净增森林面积达2.7万公顷。
绿色低碳示范建设,正延伸柳州人宜居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柳州在全区率先建设BRT城市公交、水上巴士公共交通系统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等城市绿色交通工程,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改造工程入选“国家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
依托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柳州建成了一批新能源汽车示范小区。在公共区域设立新能源汽车专用停车位,允许新能源汽车共享使用公交专用道,柳产新能源汽车在公共停车场免费停放。上汽通用五菱出品的E100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柳州市民绿色出行的新宠。
碧水蓝天
呵护环境成为自觉行动
家住柳州市鱼峰区凤起社区的易婕,是土生土长的柳州妹。大学毕业后,男朋友从安徽跟她一起来到柳州。“如今,一家三代人能够在洁净的柳江河里畅游,真幸福!”现在,她和社区的环保志愿者团队经常参加活动,倡导环保和绿色出行、垃圾回收利用,交流低碳生活的常识。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柳州,从党委政府到普通市民,呵护环境已成为上下一致的共同意愿。为实现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宜居城市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三个同步”,柳州投入了100多亿元治理污染。
从粗放式利用到生态型治理,柳州做足了碧水文章。为打造“21世纪现代山水工业城市”,该市以建设“百里柳江,百里画廊”为切入点,实施水污染治理和“百里柳江”景观控制性规划;整合部门力量成立水上执法队,开展24小时动态监测。柳江河饮用水保护河段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到Ⅱ类水质,河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在全区37条河流93个重点河段水体水质评价中位居第一,柳江水域综合治理成为全国工业城市河流治理的典范。
从被动式应对到规范化治理,该市打好蓝天保卫战。以防治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为重点,采取严把审批关、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治理、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实行环境信息公开等措施,柳州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多年保持良好态势,2016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6天,优良率达到86.3%。在广西率先建立PM2.5监测系统,建设实时在线监测点位6个,监测数据每天向社会发布,成为全国第一批公布监测PM2.5的城市之一。全面管控导致酸雨的二氧化硫排放,对总量控制区内的重点二氧化硫排放源全部纳入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在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工作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柳州的酸雨率也由最高的98.5%下降到最优时的11.3%,远优于国家20%的标准。
在学习借鉴中追赶超越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评论员
从“酸雨之都”到“宜居城市”,柳州市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环境保护的发展节奏和行进步伐,坚持不懈走上了一条绿色崛起、绿色发展之路。
一个地方的嬗变发展,决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柳州市的绿色发展之路,既有其身为工业重镇工业化发展的持续累积,也与其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顺势敢为分不开。我们在欣赏羡慕“百里柳江、百里画廊”优美风光的同时,更要看到、学习柳州发展所付出的努力与坚持,真正搬来“真经”。善学习、会借鉴,才能更好地在追赶跨越中实现发展、新突破。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如果认不清、把不准这个大势大局,就可能会在追求发展速度与转型升级、治污降耗减排之间摇摆。柳州摘去“酸雨之都”帽子的坚持过程再次说明,五大发展理念不只是要“牢固树立”,更要“贯彻落实”。善借大势勇向前,坚持把五大发展理念融入发展,才会找到破局的路径,落子有章法,建设有措施,执行见行动,发展见实效。
届届接力,一张蓝图绘到底。回看柳州近年的党代会精神、政府工作报告,不难发现,其战略发展思路和方向始终明确清晰、一以贯之。坚持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坚持宜居城市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坚持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三个同步”,届届接力,持续推进,转型升级才从量变发生了质变。学习借鉴柳州经验,发展地方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就要有这种持之以恒的韧劲和毅力,科学制定发展战略,每一届都跑好这一棒、这一程,才能够累积形成越来越强的综合实力。
扬长补短,抓住优势求突破。持续多年的工业发展,使柳州在积累起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在经济新常态下,柳州人克难攻坚,提出并以决策生态化、环境生态化、经济生态化、社会生态化扬长补短,找到了优势与困境之间的平衡点,走上了“工业强、山水美、环境好”的绿色发展之路。其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历程昭示我们,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并行不悖、实现双赢。抓住优势,善于创造、借助各种条件,才会消解劣势,强化优势,整合资源,强势向前。
柳州经验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是柳州人热爱家乡的情怀。这种情怀,极大地促进了发展战略和措施的顺利实施,比如“十大工业结构调整工程”“十大科技提升工程”“十大旅游工程”“十大民生改善工程”等;这种情怀,进一步增强了共同建设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成为一笔宝贵财富。珍惜这种情怀,就能够齐心协力、团结向前;就能够集聚起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力量,不惧风雨,勇于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
自治区已确定了广西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实现“两个建成”奋斗目标,各地应该保持谦虚心态,学习借鉴柳州经验,努力干、加油干,集聚形成建设广西的家乡情怀和精气神,在奋力超越、龙腾虎跃中,创造出一个比一个更辉煌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