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让柳州从"酸雨之都"变身"宜居城市"

新闻眼|来源:北部湾在线2017-06-20 08:46:22|网络编辑:刘艾

BBRTV6月20日消息(记者/韦黎、蔡俊聪) 作为广西第一大工业城市,柳州市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重工业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助推广西经济发展。不过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污染,酸雨率高达98.5%,被列为全国四大酸雨区之一。面对严重污染,柳州市下定决心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发展经济”的路子,开启了重现碧水蓝天的“治污之路”。

在华南和西南地区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柳钢,每当黄昏,就有人会问:柳钢的大烟囱为什么就冒出黑烟?柳钢总经理甘贵平对记者澄清了这个事实:“柳钢大烟囱排放的都是白色的水蒸气,受夕阳折射的影响,所以给人造成冒黑烟的假象,我们的水基本达到零排放,粉尘颗粒物达到国家新环保法,有很多优于国家标准的,烟囱的颗粒物可排放国家标准是低于50毫克,我们现在是达到15毫克以下。”

人们之所以会这么发问,因为柳钢有“前科”:因为排污严重,柳钢曾经是柳州成为“酸雨之都”的主要企业之一。21世纪初,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烈的柳州市民曾一度掀起了“要柳钢还是要柳州”的大讨论。最终,这场争论的结果是:既要柳钢也要柳州。

从此,以柳钢为代表的工业企业成为柳州市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企业的排头兵。近年来,柳钢先后投入70多亿元治理废水、废气、废渣,“工业三废”变废为宝、循环利用、辅助增长。

柳钢转型升级速度体现了柳州在治污方面的力度。经过持续治理污染,柳州恢复了昔日的碧水蓝天、青山绿地,并通过“绿满龙城”工程大量植树改善城市环境。柳州“柳江环境整治项目”被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也捧回了“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成为工业城市建设宜居城市的范例。环境的改善也得到了柳州市民的交口称赞。

柳州市民谭美莲说:“没有酸雨了,空气很好,雾霾也少。”

柳州环境的改善并没有阻碍经济的发展,反而成为当地工业经济也持续快速增长的“绿色保障”。以汽车为例,2000年柳州的汽车产量仅有11万辆,2016年汽车产量超过245万辆,接近全国汽车总产量十分之一,在全国城市中保持前三。依靠创新驱动带动工业转型升级,推进具有柳州特殊的绿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了工业的绿色发展和快速增长。

柳州市发改委副主任方华说:“绿色发展和经济提升是并行不悖的。改变生产方式实际上是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及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我们可以通过旧有非绿色产能的削减来换取新的更大的绿色产能的增量,通过增量的提升弥补旧有产能产生的缺口。并且由于环境良好了,投资者、创业者更乐于向我们柳州深耕、发展。”

本台评论:

从“酸雨之都”到“宜居城市”, 柳州市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最终走出了一条工业与生态和谐共生的新路,建成了一座经济发展、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

随着国民环保意识的觉醒,更多的地方也将会出现类似“要柳钢还是要柳州”的讨论。但是柳州绿色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绿色和发展并不是一个悖论。而是相互依存,可以互相促进、协调统一的关系。

十八届五中全会过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自治区也已确定了广西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实现“两个建成”奋斗目标,各地应该学习借鉴柳州经验,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提高各级政府的破题能力,撸起袖子加油干,协调好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营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的同时,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