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中国新名片】
光明日报记者 叶乐峰
在新疆,农林工作者再不必花上10天的时间,翻山越岭到天山的另一头,只为了看清一块草地的长势;在宁夏,对贫困户进行扶贫搬迁时,决策者在照片上可以很清楚找到哪里是合适的落迁地点;在北京,水利专家可以把大范围流域的汛情看得更清楚,问题解决得更充分……
这一切的改变,都得益于近些年我国深入实施高分专项。高分专项也被称为“天眼工程”,自2013年高分一号卫星发射以来,高分二号、高分四号、高分三号等高分系列卫星陆续发射。这意味着,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全面的对地观测系统。
致广大而尽精微
在人造卫星领域,通信、导航、遥感是卫星应用最主要的三大方向。高分系列卫星都属于遥感卫星,是帮助人们从天上观测地面和海面的眼睛。“致广大而尽精微”是《中庸》里的一句话,用来形容“高分家族”非常贴切。
2013年4月,高分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它是高分专项工程的首发星,视野广阔,一眼下去覆盖800公里宽,4天即可完整观测地球一遍,科研人员称其是大宽幅成像。
2014年8月,高分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它比高分一号卫星看得更清晰细致,空间分辨率优于1米,如果说地球上的小轿车,在高分一号卫星的眼中还只是一个黑点的话,那么,高分二号卫星已经能分辨出小轿车是两厢还是三厢了,它将中国遥感卫星空间分辨率带进“亚米时代”。
2015年年底发射的高分四号卫星比较特殊,不像高分一号和高分二号卫星那样在600至700公里的近地轨道环绕地球“奔跑”,而是处在距地3.6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上相对地球静止运行,可以对某一目标区域持续进行观测,如此的高度,拥有50米空间分辨率实属不易。
高分三号卫星于2016年8月发射,它是一颗微波雷达成像的遥感卫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成像能力,不管白天或黑夜,也不管晴空或雷雨多云,都可以随时对地成像,尤其适合于防灾减灾的应用。
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高分卫星,仿佛一只只“天眼”,正在越来越多的区域和行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国土、林业、农业、气象、水利、减灾、住建、统计、扶贫、旅游……一切与国计民生相关的领域,都渐渐有了它们的身影。
以高分二号为例,它主要用户包括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林业局等单位。在土地执法检查工作中,国土资源部可以依据高分二号卫星遥感图片清晰掌握目标土地利用的真实情况。未来,还将实现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矿产资源开发多目标遥感调查与监测等。
通过对高分卫星数据的应用,新疆在湿地保护、油田生态安全、水资源利用等方面成果显著。据了解,通过使用高分数据,新疆各有关部门已经完成了近30年艾比湖流域耕地及水域等生态环境变化监测、乌鲁木齐工业园区近10年园区建设情况等分析报告。
在宁夏,高分卫星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大显身手。通过高分数据,农业部门的专家可以清晰地看到农地的边界、土地的坡度等,以此制定农地种植规划,实现农地生产最优化,农民得以增收。
接下来,高分专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将进一步发挥高分专项的科技引领作用,持续拓展高分卫星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促进高分卫星应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军民融合”等建设。
基本摆脱对国外数据的依赖
4月17日,国防科工局发布《2017中国高分卫星应用国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主任童旭东表示,《报告》的发布标志着高分卫星应用国家整体能力的初步形成。
“高分专项就是要通过系列高分辨率卫星的发射,到2020年使我国形成全天候、全天时、全球覆盖的陆地、大气、海洋对地观测能力。”童旭东说。
随着高分专项的深入实施,国内市场上国外卫星数据价格大幅度降低,分辨率低于两米的国外卫星数据已基本退出国内市场。而在以前,我国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主要从国外购买。购买一景数据的价格,高的要3万多元,平均下来也要1万元左右,而且数据不自主、不可控。
《报告》指出,高分专项先后支持北京、新疆、广西、西藏等28个省区市设立了省级高分数据与应用中心,截至目前,累积向各地区分发高分卫星数据35万景。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吴艳华说,高分卫星数据已进入重点行业主要业务,数据自给率达80%,基本摆脱了对国外的依赖。
2016年3月,“高分应用综合信息服务共享平台”正式上线发布。该平台已联通16个行业和7个地区,共享专题产品446项、服务产品88项、标准规范121项,提供相关业务链接100余个,共享数据量达840TB。
此外,高分卫星还促进了国际合作。中国国家航天局曾应亚太空间组织的请求,及时向巴基斯坦提供了该国地震灾区高分一号卫星的影像数据。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20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