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蹲点日记:加工厂带来的供给侧变化

砥砺奋进的五年|来源:北部湾在线2017-07-02 09:08:24|网络编辑:刘婷

BBRTV7月2日消息(记者蒋文婷) 在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白花村,农产品滞销是多年来困扰村民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但从去年底这样的“常态”发生了改变。一个加工厂在短短半年时间就为白花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什么样的加工厂能量如此巨大?近日,记者走进白花村蹲点采访,看看她有哪些发现。

廖明星:“(农产品拉到)市场里卖,卖得出去就卖,卖不去就倒在河里。比如15年,芋头没有加工(卖不了),烂了很多,农户亏死了。”

回忆起以前,白花村农副产品加工厂负责人之一的廖明星连连感慨。当年,他们种出来的芋头1斤只卖5毛钱都没有销路,即便好收成也换不来好收益。

去年底,改变发生了。在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下,白花村村民以土地和资金入股,成立了丰绿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同时建起了农产品加工厂。

\

记者推开厂门,只见工人们着装统一,专业娴熟地将台面上的半成品芋头分装到不同袋子里。这个加工厂年处理能力达3000吨,解决了村里农产品积压的大问题。白花村第一书记陈文健:“我有农产品加工厂了,就可以解决农户的销路问题。我们主要通过电商平台、订单农业(来销售农产品)。”

白花村有传统的蔬菜种植产业,村民习惯收完水稻后,种上窝笋。但由于蔬菜价格受市场影响大,村民只能看行情吃饭,有时候成本都收不回。自从村里建起了加工厂,不少村民开始调整自家的“产业结构”,改种红薯、芋头。白花村贫困户李月常就是第一批试水的人。

李月常:种5分田试一下,看经济收入怎么样。

记者:以前种过红薯吗?

李月常:以前种来都是自己吃的,那产量是不行的,1000多一亩。

李月常告诉记者,他敢于试水也是看中了加工厂推出的“保价回收”政策。

李月常:最低价是1块2,反正市场的走势高回收价也跟着高。

记者:卖不出去也是按1块2回收?

李月常:对。

订单农业让村里的种植结构更合理,农民种地收入也有了保证。而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优势也吸引了不少外出的村民返乡。贫困户黄双伟就是其中之一。以前他在外地的酒店打工,月收入一千多元。现在在加工厂干活,不仅工资提高了,还能就近照顾年迈的父母:“一个月工资是2000至3000块,旺季的时候可以拿到3000多,生活和收入提高了点。”

目前,白花村农副产品加工厂已建成6个冷库,储存能力达200吨。下个月,在扶贫部门的帮助下,加工厂还将再建一个500吨的冷库,进一步扩大存储加工能力,吸引更多村民就业。白花村农副产品加工厂销售负责人黄杯灵:“主要是生产加工芋头和红薯,蔬菜类(食材)保鲜速冻,直接卖给甜品(店)。主要销售(地区是)长三角、北上广、台湾。”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