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民生服务更加精准高效/图片来源:IC
独居老人、伤残人员或双拥对象、低保户、特困户以及就业困难人员……在静安区临汾路街道,这些居民信息都能化成数据进行汇总,一套名为“民情日志”的信息系统,使得这里的民生服务更加精准高效。记者前天(31日)来到街道,看到近日开发上线的这套“民情日志”信息系统,以“人”为单位,以“房”为补充,记录居民身份信息和享受服务信息,通过PC端和移动端,将街道辖区内的民情信息和服务管理过程全覆盖。
数字化系统快速定位
“几年前,印象中我曾经走访过临汾社区三户百姓家,记得当时有一户人家,一家人都挤在一间灰暗的屋子里生活,女儿没有单独的房间,只能用两块木板拼成的简易床挨着父母的床就寝……”街道党工委书记俞林伟,近日在阳曲路760弄居民区乐龄家园多功能会议室,向大家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三个走访小故事之一,他问道:“他们的生活有没有过得更好? 像这样的家庭,我们有没有什么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和措施?”在俞林伟看来,临汾社区以“美好临汾”自我命名,就要孜孜不倦地把带领临汾百姓追求美好生活,作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开展精准高效民生服务的宗旨。
“民情日志”项目就是街道提升为民服务实效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勇敢尝试,目的是“进百家门、知百家情、暖百家心”,大大提升了街道以及居委会在服务和管理方面的精准性、主动性、前瞻性, 还将为居委会减负增能。
“以前,我们在厚厚的资料本里一张张翻找居民信息的时候,就特别希望能有这样一个数字化的系统帮我们快速定位。”阳曲路760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章旨钦表示,小区内有2000多户家庭,7000多名居民,想要通过某一个标签定位到个人曾经很困难。“现在系统全面上线后,想要找到高龄、独居的困难户老人,我们只需要用电脑查询一下,立刻就能找到。”章旨钦说。
形成群体数据分布图
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贺洁告诉记者,“民情日志”覆盖临汾社区3万多户居民家庭、近8万居民群众,且具体数据涉及年龄、职业、学历、党团员、民族、收入水平、残疾状况、民政救助等上百条字段标签。这些民情大数据经过分类查询和展示,可以形成较为直观的群体数据分布图,便于第一时间发现和查找社区同一类型的所有困难人员的结构和分布,确保精准民生工程不遗漏、全覆盖。
“民情日志”启动以来,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五线谱”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优势,对“五线谱”联络员提出了具体的量化走访要求,明确要求机关党员干部每周至少走访1户居民家庭,居民区党员干部和社工每月走访联系居民家庭不少于30户,确保走访联系全覆盖。党员干部在走访联系群众活动中,要把掌握基本需求、了解根本诉求作为走访联系的重要任务,及时填写和更新家庭成员基本信息,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应该立即答复和解决
“对于走访中群众提出的一般困难和诉求,能当场协调解决的,应立即答复和解决;对于难度较大、不能当场协调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反馈给居委会或相关业务科室,并督促协调解决,通过良好的服务,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街道办事处主任张峰说,他们通过大数据汇总发现,阳曲路760弄和闻喜路251弄小区有不少因病致贫的困难家庭,街道除了用足民政帮扶政策外,还为困难家庭安排了结对帮扶的国有企业党组织,通过党员干部定期走访,送上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对一些有需求的家庭,还专门安排家庭医生上门进行一对一康复治疗等,让困难群众对未来有了信心和希望。(记者 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