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新征程】“一棵菜”打造乡土文化产业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来源:镇江日报2017-11-28 09:38:34|网络编辑:夏汝

\

  干净整洁的装配车间,错落有致的蔬菜大棚,正在新建的配套设施,每天都有1-2班大客车拉着满满一车会员入园参观……这里是江苏句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而公司的创办者,就是在句容蔬菜销售业中“大名鼎鼎”的毛洪文,他用“一棵菜”打造出了一个乡土文化产业。

  1998年5月,在无锡钢厂工作了10年的毛洪文已经是分厂的团支部书记,但他“不满足”,渴望闯出自己的一番事业。他毅然辞去工作,回到老家句容市春城镇东霞,种起了菜。“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菜又不值钱,回来种什么菜,村民都不看好我。”毛洪文说,那时候郊区搞开发建设,种菜的人越来越少,但这里面有市场。“我把30多万元积蓄全砸了进去,租了村头50亩地,搭建蔬菜大棚。”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很快给了毛洪文“迎头一棒”。1998年腊月二十二这天半夜,毛洪文夫妻俩冒着寒风采了250公斤荠菜,花10元钱雇了一辆农用车,直奔蔬菜批发市场。然而,由于大棚种植的荠菜并不受消费者认可,一直到天亮只卖出了10元钱的荠菜。投入30万元,原本打算第一年就能回本,但是因为误判了市场,毛洪文不仅钱没挣到,还欠下了10多万元外债。回乡仅一年,夫妻俩仿佛老了十岁。

  逆境中,毛洪文没有“倒下”,而是紧紧抓住每一个商机。“有一次,我的1万多斤青椒以2.7元一斤的批发价卖给了菜贩,而贩子转手之后就是4.6元-4.8元一斤,这让我意识到要改变销售方式。”毛洪文说,经过这件事,他有了全新的计划。“父亲的老宅位于进出市区蓉江菜市场的必经之路上,我依靠自己的基地在这里卖菜,备了600斤西红柿,500斤黄瓜,400多斤辣椒的货,而价格只有菜市场内的2/3,短短两小时,菜就全部卖完了。”

  由于这样的销售“刺激”了菜市场内菜贩的利益,很多摊主闹意见,要求不能“破坏市场”。为了平息这场争斗,毛洪文进入蓉江菜市场开了个蔬菜批发点,把自产的蔬菜卖给市场里的经营户,成了他们的上级批发商。入驻蓉江菜市场后,毛洪文开始组织生产,并成立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面积从50亩扩大到600多亩。2003年4月,毛洪文又接手了苏果超市的蔬菜销售,开业第一天,他就把蔬菜销售额拉升了10倍,一个月后日销售额拉升了160多倍,成功地把消费者从农贸市场拉进了超市。随后,苏果在句容5个分店的蔬菜区域被毛洪文全部拿下经营,销售越来越好。

  2016年,毛洪文建立了江苏句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回他的营销又迎来了“巨变”。“随着市场的变化,传统的销售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我发现,一定要集聚句容市农业资源打造种、销、娱乐为一体的新型农业资源整合平台化的模式。”毛洪文说,门店销售覆盖面较小,如何扩大市场,最好的方法就是“消费者体验式”发展。

  说干就干,毛洪文整合了句容市多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出9条旅游线路,包含了应季鲜果采摘、优质农产品体验,让南京的消费者“零距离”消费。“效果非常好,销售量甚至超过了部分门店。”毛洪文说,很多消费者现场看着好就买了,每天一个大巴车,让很多生产基地负责人在自己家里就能赚钱。而消费者回家以后,还会自己去找附近的销售门店,这样也方便了“门店”的扩张。

  有了优质渠道,发展更加快速。目前,毛洪文的公司以镇江市农科院、江苏茶博园、江苏农博园为引领,带动了全市各级劳模、大学生村官以及各种养殖大户14户,产业性带动1800多农户进行农业种植养殖。毛洪文说:“目前,公司的会员人数达到了2万人,实现会员预销售产值1亿元,在南京有线下体验店6家,年底将达到10家,明年将会增至30-50家。”

  “不满足”的习惯,让毛洪文已经开始着手打造“未来企业”。“由于人口老龄化加速,未来的老年人如何开心快乐的生活成为越来越受到关注的问题,我们基于此,打造了一个‘老友记’项目,将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体验,让老年人得到更多的快乐。”(周迎)

【原文链接】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