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RTV消息(记者 裴文鹏 通讯员 黄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平果县紧紧围绕“精准”二字,创造了“第一家长”这一扶贫帮扶机制。一年多时间里,“第一家长”与贫困户“结亲”,摸家底、谋思路、出实招。
平果县民政局干部黄志华是平果县坡造镇内里村贫困户谭兆刚家的“第一家长”,作为一名“家长”黄志华隔三差五就会到谭兆刚家里了解家里的详细困难,与家人一起商量脱贫对策。在黄志华的鼓励下指导下,谭兆刚跟亲戚租来5亩耕地种上桑苗,发展起了桑蚕养殖。黄志华还为谭兆刚申请了 “以奖代补”养牛项目补助。谭兆刚家里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黄志华告诉记者,“第一家长”与普通帮扶干部的最大区别,在于以重要家庭成员的身份融入贫困户中,把贫困户当成自己的家。这样才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帮扶才能出实效。
“第一家长”带着责任、带着感情进村入户,不仅能够更加精准实施帮扶措施,也使得贫困户有了可以依靠信赖的人,贫困户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为了保证帮扶效果,平果县给“第一家长”梳理出打好感情底子、选好脱贫路子、写好帮扶册子、用好政策篮子、算好脱贫日子这“五好”工作法;并且按照“五好”工作标准,“扶贫第一家长”与贫困户拉家常、做规划、搞产业。
在8800多名“第一家长”的努力下,平果县“一帮一联”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该县贫困发生率已降至10.2%左右,相比去年同期下降3.7个百分点。按计划,平果县今年还将实现16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87万名贫困人口脱贫摘帽。
记者手记
“家长”顾名思义就是一家之主,是家里的主心骨,要为一个家庭的发展负责。
当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变成了自己的家人,贫困户的事就变成了帮扶干部的自家事,贫困户的困难,就变成了干部自己的困难。帮扶干部帮助贫困户脱贫的责任感、使命感就增强了,干部们就会设身处地想办法,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这样一来,帮扶干部的工作就变得更有实效,帮扶的措施也会更加精准。
当前来帮扶的干部变成了“家长”,贫困户在脱贫这件事上就有了“主心骨”,有事情可以找家长商量,有困难可以找家长倾诉,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便得到充分调动,从“要我脱贫”变成了“我要脱贫”,脱贫的成效才能更加巩固。
平果县“第一家长”这一扶贫举措,用真情真意开展帮扶工作,让帮扶不再浮于形式,扶贫工作更加精准、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