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7年经济数据,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2.7万亿元,同比增长6.9%,实现了七年来的首次提速。总体来看,2017年的一系列经济指标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不但整体经济依然保持高速增长,而且失业率稳定保持在较低水平,同时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增速,企业效益也明显好转,进出口贸易也扭转了两年来持续下降的局面。用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的话说:“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给十八大以来砥砺奋进的五年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为十九大期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出了一个漂亮的开局。
从经济总量来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且赶超之势非常明显。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17年的82.7万亿元。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速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奇迹历程,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12年中国经济实力首次超过美国的一半,2015年超过美国的60%。虽然2017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尚未出炉,但是根据进入新世纪以来十多年的发展趋势,中美两国经济实力还将继续接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算,2017年中美之间的差距跟2016年相比缩小2600多亿美元,扭转了2016年因为人民币贬值造成的中美差距扩大的趋势。即使按照国民生产总值(GNP)来算,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也已经超过美国的一半。从人均来看,中国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早就已经成为上中等收入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7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9108美元,位居世界第67-68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遵循了经济学中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即利用欧美先进的经验、技术和资本,与中国的廉价劳动力结合,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再出口到欧美市场。必须承认,这条道路在改革开放初期确实促进了中国经济腾飞。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工业水平不断提高,西方的技术和资本越来越无法满足中国的生产需求,西方的消费市场越来越无法容纳中国的生产能力。所以,扩大内需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2017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8.8%,远远高于投资和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经济增长已经继从出口导向型转变为为投资驱动增长之后,再次转向依赖消费拉动。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中国的经济发展更加均衡,内功更加深厚,更具韧性。
毋庸讳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中的收入差距有增大的趋势,但是在过去的五年中基尼系数从不断攀升的势头得到了扭转,开始连续下降。从2008年的0.491已经回落到2015年的0.462,虽然2016年有稍微增加,但是无法改变总体向下的发展趋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长期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是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这一表述已经无法准确描述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党十九大报告提出,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其中的变化本身就已经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物质文化需求已经提高到更高的层次,聚焦的问题更加精准和高品质。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事业中,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一出人类历史上最为壮丽的奋斗诗篇,将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打造成一个综合国力不断壮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国际舞台上更加自信的国家,向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奋进。2017年的数据揭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使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有底气和信心,再干一个辉煌四十年。(梁亚滨系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教授、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