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花山村民的“甜蜜”事业

走基层进行时|来源:北部湾在线2018-02-15 19:21:00|网络编辑:王琳

BBRTV2月15日消息(记者 孟宪静) 花山,壮语称为pay laiz(岜莱),即画得花花绿绿的山。位于崇左市宁明县的花山岩画,因悬崖上有雄伟壮观的两千多年前骆越先民所作的图画而闻名世界;又因先民的画意、画法和成画年代的考古艰难,直到当今研究毫无结果而成为千古之谜。

\

明江两岸景色

\

花山岩画

2016年7月15日,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花山岩画成为我国首个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宁明县政府利用花山景区的资源优势,即将在今年春节期间启动“夜游花山”项目,5月还将推出大型实景演出。

然而,处于花山景区核心地带的耀达村却仍然属于“十三五”规划的贫困村。

耀达村盛产甘蔗,祖祖辈辈一直延续着手工制作红糖的技艺。但由于缺乏对产品的包装和宣传,销售渠道一直停滞不前。2017年1月,宁明县岜莱贝侬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主要开发当地传统土特产和工艺品。

在位于濑江屯的“岜莱贝侬”红糖手工作坊里,“新时代·新梦想”广西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活动采访团看到,当地村民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红糖:甘蔗榨汁、烧火熬糖、过滤浮渣、浇糖成型……除了传统的原汁原味红糖,合作社结合现代人的口味和需求,开发了玫瑰、红枣、姜等口味的花山红糖系列产品,深受游客喜爱。许多顾客更是成为“自来水”,主动在自己的朋友圈介绍花山红糖。

\

甘蔗榨汁

\

烧火熬糖

\

\

成型包

红糖作坊每天可生产3000公斤红糖,为了保证生产,每天需收购50吨甘蔗。“村民把甘蔗运过来过秤后,我们直接付现金,每吨500元。”合作社负责人黄小茵说,“我们计划年底买两辆运输车,以后上门收购甘蔗,村民也不用费力运过来了。”

村民梁彩梅在红糖作坊里务工,每月可领到4000元工资:“以前家里靠种甘蔗为生,甘蔗收获的时候,要自己运出去卖,经过两个渡口才能运到市场上,十分辛苦。”

趁着天气晴好,村民们正在赶制年前最后一批花山红糖。“自家熬制的红糖,由每公斤6元涨到了每公斤12元,光微信下单的都卖不过来,现在一般需要提前一个礼拜订购才能买得到。”村民黄记岑走上了“微商”致富路。

\

村民在自家作坊制作

\

村民在自家作坊制作红糖

“为了响应国家保护手工艺品的号召,传统的东西我们坚持作坊形式、纯手工制作,不搞批量机械化生产。”黄小茵说道,“刚开始村民们都不太相信我们,后来我们免费给他们做技术培训,奖励技术好的农户免费使用价值上万元的模具进行生产,还提供包装设计。”

看到合作社带来的实惠和便利,附近村民纷纷主动要求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的规模越来越大,盈利模式也越来越成熟,除了开发纯手工红糖外,还对村民生产的土特产和工艺品进行有效整合,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如花山石雕、花山刺绣、花山竹编、花山茶具、花山淮山酒等土特产等30多种产品,利用公司的销售平台,通过“互联网+”模式把土特产和工艺品等旅游产品远销国内外;辐射带动当地群众2000多人,实现旅游和扶贫双促进双丰收。

花山景区附近的村民,不仅生活在花山如画的风景里,日子也过得如红糖般甜蜜。

\

合作社统一设计包装的红糖,有各种口味可供选择

\

红糖姜水

\

合作社售卖的其他手工艺品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