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逐渐消逝的仫佬古村落

新闻眼|来源:北部湾在线2018-02-26 09:31:30|网络编辑:孟宪静

新闻调查

拿什么拯救你,逐渐消逝的仫佬古村落

BBRTV2月26日消息(记者 刘晓宇) 罗成仫佬族自治县是中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传统的仫佬族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但记者在深入仫佬族聚居区调查采访时发现,古老的仫佬族文化传承正在面临着危机和挑战。


石围古村坐落在罗成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至今已有640多年的历史,是仫佬族群众的聚居区。由于文化底蕴深厚,2014年,石围古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借着这块金字招牌,石围古村搞起了旅游产业,但有些去过的游客却不太买账。

游客王女士:“有些失望,我觉得我看到的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这边村民建的新楼房跟我们北方相比,好像并没有什么差别,我想看的那些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的东西现在越来越少了。”

今年春节前夕,记者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大副主任欧彦伶在石围古村调研时,眼前的一幕让欧彦伶十分心痛。

欧彦伶:“原来是这种老墙,青砖的,一连排的,现在已经拆掉了。”

记者:“您上次来是什么时候?这个墙还有保留吗?”

欧彦伶:“(2017年)11月,3个月就拆掉一段老墙,还有一座老房子,像这个村还算是旅游的初步开发,都还是这种情况。”

在当地,勤劳的村民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钱袋子鼓了起来,残败的古屋已经无法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少村民纷纷推倒古屋重建新式小洋楼。村民银星勇前两年刚盖了新房,他告诉记者,自己也知道古屋有保留的价值,但维修的成本太高,而如果重新选址盖房,相关证件的办理也非常困难。

银星勇:“土地是宝贵的,旧房子建起来(容易拿)房产证,(新房)比较麻烦。”

一个古老的村落,我们看的不仅是建筑,还有其散发的历史厚重感。如何解决村民在老房子原址盖新房的问题?一些村屯做了一些尝试。记者同欧彦伶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了小长安镇大乐洞屯,60多户清朝修建的仫佬族故居矗立在山脚下,但原来的主人基本已经搬离。

欧彦伶:“刚开始是群众自发的,有些群众自己在外面起了几栋房子,他们是想把这个作为老屋保留下来,政府发现这个(情况)时候就有意地引导、动员和宣传,让他们另外选择宅基地建新房,把这个老房保留下来。”     

这些老房子被保留下来了,但也日渐破败。欧彦伶告诉记者,她曾经找过广西建筑设计院的专家进行过实地考察,专家预算维修费用大概在1000万元左右,但对于国家级贫困县的罗城来说,要拿出这笔费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这些年我们就向上级申请了一些国债资金,原来我们是计划从国债资金里面去安排,但是国债资金使用也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它必须要形成固定资产投资,修缮它又不算,所以我们县自有财力没有办法。”

时光流逝,老屋残破的身躯已经无法再经受岁月的侵蚀。如何让仫佬族文化能够传承下去,当地政府也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自治县有半个立法权,以人大立法的形式把这个东西固定下来,我们建筑的文化元素和风格,还有我们服饰的风格,都以人大立法的形势固定下来。我们也打算出一系列的奖励办法,(古居)范围内建新房就必须建这种风格的房子,我们政府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扶持。”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古村落得以延续和保留,给当地政府出了一道不小的难题。仅仅依靠财政支出,杯水车薪,也不是长远之道;而走市场化道路,则需要政府未雨绸缪的眼光、长远科学的规划,以及大量的前期工作和投入,这些都考量着一个地方的智慧与魄力,任重而道远。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