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时代 阔步新征程】
精准发力绣花工 决战脱贫摘穷帽
BBRTV3月12日消息(广西电台全国两会北京报道组)今年春节,都安瑶族自治县下坳镇加八村村民蒙高德是在新家过的年。他的新家是一栋两层小楼,如果自己盖,怎么也要花上十几万,“我家里面有七口人,政府给我们这一套房子,只花了一万块钱,就入住了。”
都安是瑶族聚居地,这里89%的面积都是石漠化地区。蒙高德一家搬迁之前住在大山里,那里不通公路,要翻过几座大山才能走到现在的移民安置点。由于石漠化严重,土地都是村民一点一点从石头缝里刨出来的,“看到坎边有些石头,我们就一颗一颗慢慢砌起来,砌起来之后,我们就把泥土围填到我们砌的地方来,有泥土了我们就种点玉米。”
在过去,当地政府只要建设好了安置点,动员大家搬迁就算完成任务了,但是许多贫困户搬出去以后一下子找不到出路,又跑回了大山。从2016年开始,都安瑶族自治县把安置点全部建在靠近公路的地方,附近有工厂、医院、学校,贫困户每家有一人安排到工厂打工。都安下坳镇加八村村民白启明:“第一个是好在孩子上学比较近;第二个就业,老婆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顺便看孩子。”
加八村村民生活的变化是广西异地扶贫搬迁的一个缩影。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全国要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对此,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厅长陈建军表示,搬迁的最大难题在于安置区土地的保障,“对于我们脱贫攻坚的项目用地,特别是移民搬迁的项目用地,我们实行先用后报、边建边报的政策,这个政策实施了以后,使得我们广西最近几年移民搬迁和扶贫攻坚的项目用地都是百分之百有保障。”
不仅要搬得出,还要住得下、能致富。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民面前许下了“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的承诺。如何让这1000万贫困人口的“钱袋子”鼓起来,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钱学明认为,要通过能人带动的方式发展乡村产业,“产业扶贫要用好能人,通过能人来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首先我们要善于去发现有潜在能力的这些人,把他们培育成带头致富的创业人。同时,通过一定程序的认定之后,我们向他购买服务,要让他手把手、一对一地带领贫困户发展产业,然后脱贫致富。”
脱贫不返贫,除了要有产业的支撑,基础设施更是关键环节。全国政协委员、河池市市长唐云舒说,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成为河池市脱贫攻坚的拦路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强化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中央财政新增扶贫投入及有关转移支付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让唐云舒对基础设施建设增添了信心,“现在越修路配套越高,像贫困地区、落后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它本身财政比较差,如果配套高了,修路非常难。在这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专门的政策,就是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一个政策,对贫困地区、落后地区绝对是一个非常大的发展动力。”
随着扶贫攻坚的深入,剩下的也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扶贫资金的倾斜力度也会逐渐加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指出要“加强扶贫资金整合和绩效管理。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改进考核监督方式”。全国人大代表、百色市市长周异决认为,只有戴上制度的“紧箍咒”,才能确保扶贫资金全部用在刀刃上,“到2020年,要打赢脱贫攻坚战,投入大量的资金,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我们在这方面要盯住。因为这些都是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钱,所以我们要把每一分钱看好,把这些钱真正用在我们老百姓脱贫致富上去,把我们中央、自治区的这些关心和温暖,真正送到我们贫困群众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