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电台私家车930《壮文化的声音印记》
BBRTV4月18日消息(记者周璇 实习记者何顺华) “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壮族民间认为,“歌圩”是刘三姐传歌才形成的,歌圩的歌就是刘三姐的歌,刘三姐被广西民间视为“歌仙”。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被誉为刘三姐的故乡,被称为广西歌王的谢庆良,住在庆远镇东屏村大穴屯,他是壮族“刘三姐歌谣”国家级传承人。
记者前一天电话联系时,谢庆良说,他的大女儿在宜州跑出租,到了就联系她。
“我送广西台两个记者去找谢歌王,去完了再联系你。”来接记者的谢大姐直呼谢歌王,不叫爸爸,这是为什么呀?记者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
进到村里,谢大姐指着远处说,那就是谢歌王啦!记者看到,谢庆良驾驶着犁田机在田里忙活,别看已经60多岁了,女儿、儿子都在外工作,家里的田地他还是放不下。
回到家里,谢庆良麻利地脱掉了水鞋,换掉了沾满泥点子的衣裤。搬来了凳子,记者和他在院子口聊了起来。
谢庆良向记者介绍传唱故事
1953年出生的谢庆良,自幼跟随祖父、父亲学习编唱山歌,也又深受母亲卢秀兰传唱的山歌影响。小时候村里没有电,唱山歌成了唯一娱乐方式,谢庆良放牛、打柴时,自己一首一首地唱,20来岁的时候,就掌握了多种歌腔的演唱方法、即兴编歌的技巧和对唱策略。
谢庆良在1982年第一届民间山歌王大赛中获得三等奖,1989年第二届民间山歌王大赛中,获“小康山歌王”称号。1997年,在广西“小康民谣”歌王擂台大奖赛中荣获“广西歌王”称号,说起当年擂台上挑战老歌王的场景,谢庆良现在还有些激动。
刘三姐歌谣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体分为生活歌、生产歌、爱情歌、仪式歌、谜语歌、故事歌及创世古歌七大类。作为国家级传承人,谢庆良对一些传统歌腔进行改良、创新,让人更易于传唱。以前的“哥哥妹妹苦又穷”之类的歌谣,已经被他摈弃,现在编歌贴近乡亲的生活。
正坐在院子口聊着,这时一位50多岁的妇女推着三轮车走来,车斗里堆满了刚刚采摘下的桑叶。谢歌王,您现场即兴来一段好吗?谢歌王表示没问题啊,张嘴就来。
和很多的非遗项目一样,刘三姐歌谣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着很多的难题,为此,政府文化部门引导他到村小学开班传授山歌。谢庆良说,以前在宜州,到处都有群众对歌活动,现在只在公园的一角,还有和自己相仿的六七十岁的老人唱歌,说到这,谢庆良目视远方,有些失神:“我就感觉到家长和班主任对唱山歌有担忧,孩子学了以后成绩,会不会下降班级名次会不会影响,现在很多孩子学明星、吉他、芭蕾舞,都往西洋化去了,觉得山歌没有出路吧。”
孩童传唱山歌
谢庆良连续多年开培训班,只要愿意学,他都倾囊相授,还固定去村镇小学教孩子唱山歌:“桃花开放配绿叶,又是壮家三月节,我们娃仔把歌唱,欢欢喜喜过三月。”
谢庆良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在忙着赚钱,忙着奔生活,都在说民族文化要继承要发扬,目前最紧要的是形成好的社会氛围:“一群小孩里只有一两个能去,其他的不能去心就凉了,就喜欢更多的人去参加,他们就会觉得很自豪学习了有用能参加活动。”
当记者要离开返回南宁时,谢庆良坚持让孩子们现编现场了好几首山歌。
【记者手记】
随着广西把三月三定为假日,越来越多人接触到壮族文化,谢庆良也常常受邀到给唱歌,对歌伙伴也多了起来。采访中,我能感受到广西歌王谢庆良的骄傲和自豪,还有他努力和忧虑,我希望刘三姐歌谣能世世代代在广西大地继续传唱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能唱山歌,让这个艺术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