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城:山歌年年唱不休 壮族歌圩有传人

新闻眼|来源:北部湾在线2018-04-19 19:14:25|网络编辑:王琳

广西电台私家车930《壮文化的声音印记》

BBRTV4月19日消息(记者 黄文昌)壮族是以歌相伴人生的民族,山歌让人跨越地理局限,祭祀、赶集、节庆,倚歌传情,承载的古骆越祭祀文化,歌圩从氏族部落时代就诞生。嘹罗山歌是壮族歌圩中常见的歌谣形式,在广西南宁市邕宁区新江镇一带传唱。

镇团阳村的刘正城,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壮族歌圩代表性传承人,1935年出生的他,从小被嘹啰山歌熏陶,在2009年,携手亲朋好友,登上了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舞台,向全世界观众演唱传唱嘹啰山歌。

如今,刘正城年事已高。家里客厅白墙上,十几个相框和桌上的大红奖状,记录了刘正城的嘹罗山歌之路,一张大红色的第三届广西歌王大赛,最受刘正城喜爱,他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十大歌手称号。看着奖状,总让他想起当年比赛上,云集17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山歌高手,是一次高水准的山歌版“华山论剑”。

\

记者采访刘正诚

\

  木箱里面放了不计其数的奖牌、证书和奖状。刘正诚说,记录了他一辈子的山歌之路。

成为歌王可不是一朝一夕。刘正城从小跟爷爷学唱歌。20岁出头,他唱嘹啰山歌的功力见长,可以做到张口就来,开口成歌的水准:“刚刚开始唱是因为爷爷,爷爷教我们唱。爷爷唱的时候就叫我们去,这样唱,这样对词。当别人唱过来之后,该用什么方式对回去。”

随着社会的发展,壮族歌圩这种原始仪式性的群体歌舞由“娱神”向“娱人”过渡,从“舞化”朝“歌化”发展,从而形成群体性酬唱的歌圩活动。所以,光会唱还不足以让人赞叹,歌唱者还要即兴表演,就像古代诗人之间对对联一样,字字相对、相互呼应,有意境、有道理还讲究押韵:“唱歌的时候,内容要根据现场的人物、情景、情节发挥想象力,接触到什么事物会想到什么歌词。歌的托腔和音调也和其他山歌不一样,有自己本土的特色。”

“三月初三即将到来,男男女女爱参加……”耄耄之年的刘正城,身子骨大不如前,他仍张罗着嘹啰山歌传承,培训基地在村小学挂牌,定期办山歌赛、培养山歌接班人,让壮族歌圩活动得以延续。如今,在他的带领下,会唱、爱唱嘹啰山歌开始多了起来:“祖祖辈辈,希望把嘹罗山歌继续的传承下去,最大的心愿就是这样。所以平时的话,会教教小一辈的,力所能及。”

【记者手记】

壮族歌圩源于古骆越的祭祀活动,是“壮族三月三”文化的灵魂所在,不过,传统文化受到冲击,歌圩活动也少了。现在有了传承人的带领,乡间民间传统歌圩点正在恢复。歌圩能否适应时代变化,适当融合更多表现形式,在现代与传统之间,在公益与商业之间,找到发传承和发展它的平衡点,单一的对歌形式,或许能满足青年崇尚山歌、诗性思维的心理需求。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