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RTV4月22日消息(记者梁泰)铜鼓,一种存在两千多年的打击乐器,古代流传于我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至今在广西、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保存。在广西河池市东兰县,流传一个说法:世界铜鼓在中国,中国铜鼓在广西,广西铜鼓在东兰。因为目前馆藏的传世铜鼓,东兰县占世界收藏量的四分之一,是中国的近一半。
东兰铜鼓
“铜鼓之乡”美誉,让很多农民一路敲打铜鼓走出大山。韦建勇所在的广西东兰县长江镇周乐村,地处红水河流域,被群山环抱:“我们去过很多地方(表演)了,北京、上海、香港(都去过),也去上海参加过世博会。我们还是来南宁比较多,节日都请我们来。”
村民韦锦重说,节日、祭祀等活动会击打铜鼓,表示庆贺或者悼念之情:“因为铜鼓是我们民族乐器之一,自古以来都是小孩跟前辈学打铜鼓,比较热闹。都是群体性表演,打的时候比较激情。每个村基本有4面铜鼓以上,有节日活动都会集中在一起来打。比如建房子或者开心的时候,都会敲打,表示吉利意思。”
铜鼓曾被誉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制作考究,外形图案各异,保存得当,经久耐用,很多村寨由此留存给下一代,成为传世铜鼓,是一个村落、甚至壮族的年代符号。韦建武从小就迷上了这种乐器:“爷爷传给老爸,老爸传给我。(当时)我还小,矮,还要敲凳子,慢慢学。”
东兰县长江镇周乐村传承人韦建武
一面铜鼓,它往往呈现无底腹空、腰曲胸鼓的形态,铜鼓的鼓面中心铸有太阳纹,外围有动物生肖,鼓的边沿铸装饰物,比较多的是青蛙。制造一面铜鼓,运用了矿冶、铸造、声学技术,从这方面见证祖先智慧,为适应自然环境而产生的独特创造力。但可能是缺乏记载,在韦建勇印象中,铜鼓上的图案有何寓意,自己难以领会:“(图案)不知道怎么做出来的,老一辈的人也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学这个(打铜鼓),爱玩手机、看电视,他们有各种各样的玩具来玩,都不打铜鼓了。”
铜鼓鼓面
相比于古代,铜鼓被人们视为神圣的乐器,不能轻易敲打。如今,它被应用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场合,韦锦重只能惋惜一面面传世铜鼓的消失:“老的铜鼓是比较珍贵的,如果弄烂了,世界就少了一面老铜鼓。新的铜鼓没有老的好。”
现在,壮族铜鼓习俗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铜鼓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越来越多。韦锦重他们相信,蕴含着民俗文化魅力的铜鼓,有它的未来:“现在人们生活物质提高了,需要追求精神方面和健康的休闲方式,我们有资源在那里,要多做宣传,提高知名度,要让小孩自发去传承。”
四人一组打铜鼓
【记者手记】
传递信息,古人可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快捷,他们想出来的方法有飞鸽、烽火、快马。如果临近受敌,吹号、敲锣、打鼓。两千多年后,很多地方的铜鼓相继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有这样一部分地区还保存着使用铜鼓的古老习俗,留下了文化的“活化石”。现在很多人也开始主动去认识铜鼓,视为吉祥之物。其实,对文化的自知,会促进文化自觉,更能培育文化自信氛围,铜鼓习俗文化发展走这样一条路,或许能更好地成为夯实传承的根基。
记者和打铜鼓传承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