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8日 星期一 天气:晴
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勤劳的村民总有忙不完的事儿,干不完的农活,他们总希望用勤劳的双手在仅有的贫瘠土地中去挖掘更多的能量,来满足生活所需、所求。
勤劳耕作的人民
从3月份入村,我就在村“两委”定下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在特殊情况下,所有村“两委”会议全部改到晚上召开。与机关工作人员不同的是,村“两委”成员身份更加“复杂”,除了村里的工作外,他们可能还肩负着种田、养蚕、养猪以及经商等工作。如果白天开会,他们只能停下手头的工作,白白浪费一天的时间,村“两委”人员也无法静下心来思考村里的发展。
经过近两个月的摸索,“乡村夜话”模式逐渐被村“两委”成员所接受,开会的效率和质量都和以往有了较大的改变。既然可以被村“两委”接受,那在各屯、寨推广是否也可行呢?前段时间,与隆林地标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谈的牧草项目村民接受程度仍旧不高,我打算利用“乡村夜话”模式,召集那利、可赖、烘那三个屯的村民聚集到一起聊聊,听听大家的想法和担忧。同时,我也邀请了隆林各族自治县发展改革局的韦玉坚局长,希望他能给我们讲那利的农旅结合,没想到韦玉坚局长欣然答应了,并亲自开车赶到那利,参加“乡村夜话”。
按照之前的计划,会议是晚上8点准时开始,但由于村民收工较晚,会议延迟到9点。除外出务工人员外,在家村民基本全员参与,可赖和烘那两屯的村民也有不少骑摩托车赶来,开会人数有40多人。
“乡村夜话”现场
既然是“乡村夜话”,就要多听村民讲困难、提诉求,但是开场过去了几分钟,除了几个妇女窃窃私语外,很少有村民敢于站出来提问。从原始的“倒灌式”开会,到现在的畅所欲言,短时间让村民适应如此民主的会议模式有些困难,让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诉求也有些难度,也许改革还需要适应的时间,让他们渐渐发现民主的甜头儿,发言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为自己、为村寨谋福利的劲头也会更足。
眼看着冷场,我赶紧把种牧草的事跟大家说了一下,从种植方式、种植品种到收购价格都一一作了介绍。在人群中,一个30多岁穿着白色短袖的小伙子吸引了我的注意,他和其它玩手机、抽烟的村民不同,目光注视着我,眼中一直在思考问题。果不其然,在我介绍结束后,首先提问的就是他,从种植难度到销售保障,他不仅问得详细,而且每个问题都问到了重点,让我瞬间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经过与村支书的了解,他是可赖屯的队长韦国转,由于精力有限,后来辞去了队长的职务,一心忙家里的事,日子过得还算殷实。看他对种植牧草有兴趣,我还邀请他下周来参加种植技术的培训班,不仅让自己富裕起来,也希望能够给村民起一个带头作用。
第一次的“乡村夜话”村民参与的积极性挺高,也让我继续打造者徕品牌充满了信心。随着村民外出打工,世面越来越多、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话语权在村民中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第一书记的我,也希望通过“乡村夜话”的平台,不仅能拉近村干与村民的距离,更能深切体会到村民的实际需求,做好服务工作,力争精准。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发现一些像韦国转一样想致富但是找不到门路的人,给他们提供平台、技术、销路,让他们摘掉穷帽子,传播脱贫致富的正能量。
记者: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