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的探索,有着为全局探路的战略性意义。让基层改革的毛细血管与全面改革的大动脉相贯通,这是我们40年改革的重要经验
在挂牌满3周年之际,广东、天津、福建三大自由贸易试验区踏上了“升级换代”的新征程。日前,国务院印发方案,就进一步深化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改革开放列出新的任务清单。3个方案55项试点任务,不仅将为自贸区乘势而上清理“拦路虎”“绊脚石”,也将为全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发展更高质量的开放型经济,比拼的不仅是资金的多寡、设备的好坏,更是制度是否有效、服务是否便利等整体环境。有人曾以“三明治”来形容中国面临的状况:相比东南亚等国家,我们的劳动力、土地成本等传统优势逐渐弱化;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们的创新优势和品牌优势又还难言领先。处于追赶和被追赶之间,如何利用好经济的比较优势?如何不断释放发展红利?唯有靠改革。而自贸区的改革探索,则有着为全局探路的战略性意义。
改什么?怎么改?这无疑是“2.0版本”的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有人一度误以为,建设自贸区就是提供政策优惠,挖掘政策洼地,走“跑马圈地上基础设施、政策优惠搞招商引资”的老路子。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相比某项政策优惠,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则、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配套完整的制度设计更有效,更吸引人。可以说,制度创新,不仅是自贸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更是检验成效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正因此,在国务院列出的55项改革任务里,不管是要求广东创新贸易综合监管模式、要求天津开展“证照分离”在内的行政审批职能与流程优化改革,还是要求福建建立通关合作新模式等,制度创新都是贯穿始终的重要线索。
如果说制度创新是贯穿三个方案的一条主线,那么差异化探索则是领会方案精神的一把钥匙。中国很大,自贸区之间差异不小,要求排好队、齐步走、整齐划一,不现实也不科学。这次印发的三个方案,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金融开放和监管创新、构建与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相适应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方面,确实有着相对统一的“规定动作”,但更多的是结合自身特色的“自选动作”。比如,广东自贸区聚焦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将在深入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等方面下一番功夫;天津将在深化协作,推动自贸试验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上持续发力;福建则立足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在推进互联互通、建设合作平台等方面探索新路。三大自贸区改革多点开花,既有利于突破本区域的利益藩篱,也能为全面改革勘探地形、提供新的火种,让改革热度不减。
其实,基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然后形成经验、系统集成,让基层改革的毛细血管与全面改革的大动脉相贯通,这是我们40年改革成功的重要经验,是深化改革、啃下硬骨头的关键方法。此次方案印发前夕,国务院还印发了《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四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做好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从这个角度而言,鼓励基层探索,发挥地方积极性,以点的突破带动全面开花,本身也是制度创新的题中之义。
“站在地球仪旁思考浦东的开发”。当年的改革者们,正是以一项项放眼世界的制度创新,让一些曾经农田遍布、芦苇摇曳的偏僻之乡,一跃成为国际化新地标。今天,以改革促开放、下好制度创新“先手棋”,仍是一条重要的发展经验。抓住制度创新这个关键,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让开放与改革相互促进,自贸区的未来将更加精彩。(陈 凌)
《 人民日报 》( 2018年06月01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