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巧用金融“活水”,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让更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这对促进当前经济实现稳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为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切实缓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问题,南宁市深入推进“4321”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项目推荐机制,以金融“活水”浇灌小微企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引导金融资源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末,南宁市“4321”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实现在保余额10901.85万元,突破1亿元大关。
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真没想到,这么快就为公司贷到了一笔企业急需资金。”南宁市绿舟城市建筑垃圾清运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浜感慨道。该公司是从南宁市着力推进的“4321”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中受益的小微企业之一。
据了解,“4321”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通过多方参与的形式,有效引导形成“收益共享、风险分担、优势互补、互利多赢、持续发展”的合作模式,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目前,“4321”担保风险分担由南宁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广西再担保公司、合作银行、融资担保业务发生地政府(财政)按照4∶3∶2∶1的比例分担代偿责任。
市金融办负责人表示,“4321”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具有政府性、公益性、低费率等特点,“政府部门强化对市小微担保公司分类考核的引导,着重考核其服务小微企业的户数和贷款担保规模、担保费率优惠和合规经营等指标,通过财政支持发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企业提供低费率、高效率的融资担保服务,切实缓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题,最大限度帮助小微企业融资并降低融资成本。”
精细化服务获企业点赞
除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外,南宁市还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贵问题,不因担保增信而增加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对此,广西金穗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林子海深有感触。去年,他所在的公司因产业转型发展急需一笔流动资金,得益于南宁市推出的“4321”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很快解了燃眉之急。
作为由市本级财政及15个县区、开发区共同出资成立的国有担保机构,也是南宁市唯一一家专注公益性、低费率担保业务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南宁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公司通过县区推荐、银行推荐、主动营销等多种渠道,共对接项目261户、总金额9.44亿元,累计为35户小微企业担保授信,总金额达2.2亿元,实现贷款担保余额突破1亿元。
南宁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公司董事长黄勇民表示,为进一步降低小微及“三农”企业融资成本,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该公司平均年化担保费率不超过信贷金额的1.32%,并且不收取客户的担保保证金。目前签约合作的金融机构对融资企业实行优惠利率,上浮比例不高于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30%。
以一年期贷款为例,一笔“4321”担保业务下来,综合成本仅为6.98%,“而在一般情况下,商业类担保公司一年期综合成本约为9.5%。”黄勇民说。
进一步打通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血脉”
小微企业融资难,难在银企信息不对称。目前我市已与16家驻邕银行机构签订“4321”四方协议,今后将继续由市金融办牵头、各县区政府主导,以县域城区和开发园区为基础,开展政银担和小微企业对接活动,进一步打通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血脉”。
如今,南宁市正深入推进“4321”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通过提供优质、低费率的融资担保服务,更好地发挥融资担保的桥梁和杠杆作用,把更多金融“活水”引向小微企业和“三农”,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首府经济社会向更高质量发展。(记者 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