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喜迎自治区成立60周年·八桂先进人物】
找水神探陈国南
BBRTV7月1日消息(记者徐声林 王达,通讯员李英蓉) 用嘴一尝,就能判断出水质的好坏;凭一个指南针,就能选定打井的位置。在玉林,一位叫陈国南的老人,就有这样一手绝活,被当地人称为“水神”。
陈国南是玉林市福绵区成均镇岭肚村人。上世纪50年代,他考入北京地质学院学习勘探,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又调到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工作。1975年,陈老解甲归田,回到老家。
在玉林,丘陵地多、蓄水条件差,喝水、灌溉都得靠打井。陈老闲暇时就利用渊博的地质知识,义务帮乡亲们看水井、找水源。
陈老说,他早年找水,还需要借助其他仪器。现在,只需要一个指南针,左瞄瞄,右看看,很快便能确定一个最佳的打井点,准确率高达90%以上。因此,他裤兜里常年装着一个指南针,只要有人来找,随叫随去。
陈国南:“过去有个背包来背这个仪器,现在不要这样背了。一个个大村、小村、集体都基本能够解决饮水的问题,多数人们都能够喝到清洁水。”
在他的帮助下,当地及周边的村屯都打出了水井。而陈国南会看井的消息也越传越广,许多人慕名来找他。40多年来,陈老夏迎烈日,冬沐风霜,穿村过寨,足迹遍及广西各地,甚至还曾去到云贵高原、华北平原,光穿坏的布鞋就有上百双。
陈国南:“我们国家的东南西北中,我差不多都到过,我回来到这里四十多年,总共为城乡人民看水超过几万口井。”
陈老帮人勘井、找水源有三个规矩:不收钱、不收物、不吃饭。遇到上门送礼的,他常常都是推出门去。尽管已是85岁高龄,依旧早出晚归,全年无休。
陈国南:“每年就得一天的假期,(就)大年初一这天没有人来叫(我),其他时候天天都有人来叫,四十多年没有假期的。习惯了就不觉得怎么累,随叫随去,一般回来都是比较晚的时间。”
陈老对别人慷慨对自己却有点“吝啬”。他一直住在几十年前盖的旧房子里,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他每个月领到退休金后,只给自己留下300元钱作生活开销,其余的全部捐出去。多年来,陈老共捐款数十万元,先后有3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他的资助,被村民们称为“水神”“活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