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最美国防人】凌尚前:初心不变固守边疆

新时代八桂最美国防人|来源:北部湾在线2018-08-01 16:27:37|网络编辑:杨琪玉

凌尚前,1963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百色市那坡县天池国防民兵哨所原哨长。该同志1981年初上哨至今,已在哨所坚守了38个年头。他历任哨员、副哨长、哨长,多次经历战火生死考验、艰苦环境考验、走留得失考验和边境开放后利益诱惑考验,始终不忘初心、为国巡哨,被誉为矗立边关的“忠诚界碑”。个人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12次被评为“边防执勤先进个人”和“边海防工作先进个人”,4次被评为“优秀哨长”,9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被评为“全区民兵工作先进个人”,2014年、2015年分别被百色市和自治区评为“爱岗敬业道德模范”。2016年6月、10月分别被自治区评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广西“最美家庭”;2017年被广西军区评为“十佳国动标兵”、2017年荣立二等功。所在哨所先后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西军区授予“英雄民兵哨所”荣誉称号、评为“先进边(海)防哨所”,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凌尚前同志先进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军事频道以及《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民兵》、《广西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在军地引起广泛影响。

38年不计得失默默坚守

把卫边固边信念置于心中最高位置

扎根哨所38年,无论是面对艰苦环境考验还是家庭困难的压力,凌尚前始终不改从军报国决心,以界碑为伴、哨所为家,诠释着一位“戍边人”对祖国和边防的无限忠诚。

几历生死不移报国之志。从1981年上哨到1990年边境对峙结束,凌尚前平均每两天进行一次潜伏侦察任务,十几次穿越敌雷场,经常遭遇冷枪冷炮袭击,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多次受伤,一根手指在执行任务中被折断留下了终生残疾。

吃苦受累不变戍边初心。38年来,他以哨所为家,带领哨员开荒种地,挖掘鱼塘,以劳养武,修筑巡逻路、修建营房,战备设施逐年改善并实现“三通五能”,使哨所始终成为坚不可摧的钢铁国门,成为让祖国和人民放心的战斗堡垒。

甘守清贫不改赤子情怀。为了守好国门,他多次放弃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镇里两次从国防民兵哨所招录专武干部,第一次凌尚前把指标让给了哨所的另一名同志,第二次他走上专武干部岗位不久,哨所其他同志先后离开外出打工,哨所面临“人去楼空”的情况,凌尚前又回到哨所。38年来,他与妻子长期过着近在咫尺的分居生活,也很少照料老人和孩子,微薄的工资收入常入不敷出,背负对家人的愧疚,但始终赤心不改。

38年竭心尽力忠诚职守

把控边强边责任高高举过头顶

上哨开始,捍卫边境不受侵犯就成了凌尚前心头最重要的使命。38年如一日,他带领哨员奋战在边境一线,确保了所管辖的边境始终固若金汤。

捍卫界碑一丝不苟。中越边境趋于安宁后,凌尚前与边境线上的界碑为伴、大山为伍,巡逻路留下了他深深的守边足迹,累计走过的巡逻路超过了3次二万五千里长征,穿坏的200多双解放鞋就是他忠于祖国、忠诚使命的见证;长期的积累,他熟悉了每一块界碑的坐标走向,熟记了防区每一道山脊的地貌特征,熟知了每一段巡逻路的一坡一坎,8公里边境线上任何部位的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在凌尚前和哨员们的护守下,一寸国土都没有丢失。

守护国门一尘不染。为人忠厚老实,严于律已,面对一边是山上守卡子的窘迫,一边是山下数票子的潇洒,凌尚前的价值天平从未因为金钱向违法谋私倾斜,始终心无旁骛,带领哨员终日值守出入境通道,从未发生过违法违纪问题。在执行公路“三盯”维稳设卡蹲守任务中,个人廉洁自律,能够坚决抵制黄、赌、毒及走私贩私等各种利益诱惑,不为走私、护私、贩私的违法犯罪分子提供方便。虽然家境贫困,但从不为金钱所惑,从不触碰边境政策的高压线,多次有走私分子想用金钱拉拢他,让他提供方便,都被严词拒绝,始终做到洁身自好,正直做人,始终保持了一名民兵预备役人员的良好形象。

抓建队伍一流标准。始终按照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严格队伍,带出一批批素质过硬的优秀民兵队伍。长期的严扣细训,使得哨员养成了良好军人作风,时至今日,走进哨所就能看到哨员的白床单干净整洁,“豆腐块”叠得棱角分明,储物柜摆放有序,一点不比现役军人的差。在训练上他更是从难从严,哨所只有“巴掌大块地”,训练设施匮乏,没有长跑场地,凌尚前就带领穿上自制的沙绑腿、沙背心,来回冲山头;没有靶场,就把靶子插上山头,在坑道里练瞄准;甚至连巡逻路,也成了凌尚前带领哨员练潜伏、练擒拿、练押解的训练场,经过磨练摔打,不论是哪个时期,哨员们都练得精瘦健壮、一身本领,多次在比武竞赛取得好成绩。

38年强基固本艰苦奋斗

把建边稳边任务作为毕生追求

38年来,凌尚前在哨所建设、助民帮困、强化边民国防意识中主动担当作为,为巩固防区边境稳定倾注了无数心血。

建好哨所拴心留人。天池国防民兵哨所坐落在海拔近1000米的石山腰部,天池的名字听似碧波荡漾,但现实中却只有连绵群山的贫瘠与荒凉,哨所艰苦的生活条件让留心留人成为一大难题。为了改善哨所条件,他和哨员一起挖土、砸石头,三个月没有离开过哨所,硬是从石头堆里零零碎碎抠出了一亩多的菜地,砸出了一口小小的鱼塘,自己种菜、养鱼,后来又养鸡、养羊,慢慢实现了“丰衣足食”。搞水电建设的时候,也是自己手抬肩扛,把两三吨的不锈钢管材一点点扛上山、一段一段接起来,将十几根上百公斤重的水泥电杆搬上山顶,架起了电线。现在,现在哨员的学习、训练、执勤、工作、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少有哨员因为生活条件的原因退哨了。

帮扶群众富民固边。面对贫困的生活使得青壮年外迁人数逐年增多,深感驻边人口锐减给边境领土安全带来了现实而直接的影响。作为村民的一份子,边防民兵的一员,在上级部署下,全心全意投入到改善家乡落后面貌的建设中。扶贫攻坚中弄汤村7个屯都有凌尚前的身影,开挖水渠、建设地头水柜他拌水泥、砌砖块,铺设电缆他肩扛水泥电线杆翻山越岭,桑树林里他帮助边民平地、剪枝,带领村民走致富路,如今边民们纷纷返乡住边,看中的就是离家近、有钱赚。

感召边民投身国防。随着市场经济思潮吹进边陲小镇,边民人心思富,愿意当兵的却越来越少。怎么让边民找回战争年代军民一心、同守共建的好传统让凌尚前十分挂心。多年来,每到征兵季,他就配合武装部挨家挨户作动员,走遍了哨所附近4个村40个屯,积极发动边民踊跃参军,支持国防。2012年,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正式挂牌后,经过几年的营区开放,哨所的辐射面和影响力逐渐推开,受教育人数越来越多。在一代代戍边人的事迹感召下,在凌尚前戍边经历的感染下,边境小镇支持国防、献身国防的氛围愈加浓厚,“一村一连、一户一哨、一民一兵”的传统得以不断传承。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