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湿地 绿沁于心(庆祝改革开放40年·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

聚焦|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8-10-24 11:04:02|网络编辑:杨琪玉

  近两年,海口人兴起了在朋友圈“晒绿”。而海口的绿,最浓最广是湿地。地处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自古有“水城”之称的海口,湿地面积29093.09公顷,湿地率达12.7%。

  10月22日,《国际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在阿联酋迪拜举行。海口市进入第一批国际湿地城市候选名单。“海南的生态环境只能变好不能变差。”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反复要求。

  湿地镶在城中,绿色映照好生活

  美舍河纵贯海口南北,全长23.8公里,流域面积50.16平方公里,被称为海口的“母亲河”。由于受到污染,一度因为河道气味难闻而无人驻足。

  2016年底,海口市全面启动美舍河综合治理工程,综合考虑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的治理路径。特别是在美舍河流域凤翔段3.5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堆弃场之上,利用原地形落差建设成了八级净水梯田人工湿地,约1.4万平方米。该湿地融合了10余项中国科学院水处理专利技术。

  2017年8月,美舍河获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同年底获原国家林业局批准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

  海南生态环境好不等于生态环保工作可以止步,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海南省省长沈晓明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的“金饭碗”,要像珍惜生命一样保护好它。

  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的指导下,“进行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修复”成为海口黑臭水体修复的主要思路:摒弃过去人工化、“三面光”的河道硬化渠化治理方式,综合考虑各种生态要素,岸上严格控源截污、河道种草水生态修复、拆除原混凝土岸线补种红树林,提升河流生态系统的功能。依此方法,全市32条水体告别黑臭。

  2016年底,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总体规划(2017—2025年)编制;2017年10月,海口市成为全国首批“湾长制”试点,并率先将“河长制”与“湾长制”结合,实现“河湾同治”。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陈松介绍,2018年,五源河经过生态修复变成滨海湿地,潭丰洋从土地平整硬化项目变成湖泊湿地,凤翔公园八级人工湿地梯田日均处理污水尾水数千吨。目前,海口市森林覆盖率达38.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2.7%。

  “湿地多了好了,各种鸟类和水菜花、水蕨等植物也多了,红树林就长在步道脚边。”常在美舍河边散步的海口市民王少伟说。今年初,联合国湿地公约组织秘书长玛莎·罗杰斯·乌瑞格来海口考察时表示,海口湿地保护与修复的实践,对其他国家城市的生态修复有借鉴作用。

  树立生态理念,人人都是巡护员

  开学第一课,海口市丁村小学和五源河学校的孩子们来到凤翔湿地公园和五源河湿地公园。在这里,城里的孩子认识了荔枝树、龙眼树、菠萝蜜树,明白了纸莎草、美人蕉、睡莲分别有什么样的净污效果。

  湿地摄影比赛、中小学征文比赛、青少年湿地演讲比赛……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学生们了解自然;拍摄微电影、纪录片、制作绘本、创建“湿地学校”……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学生们更加热爱自然。

  2014年,海口湿地保护志愿服务活动开始起步。2017年,海口市相关文件出台,对湿地保护志愿服务活动提出明确要求,并在市级层面制定了湿地保护志愿者制度。目前,已有海口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海口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和海南观鸟会等50余家公益组织,志愿者从不足1000名增加到9000名。2017年以来,共举办各类湿地保护志愿服务活动上百次,参加人数上万人次。

  周末之夜,“松鼠学堂”活动开始了。“这棵是红海榄吗?”“这是变色树蜥吗?”学堂的春香姐姐耐心地回答着孩子们的问题。这家2014年成立的湿地保护公益组织,专注于自然教育推广和自然生态保育,至今已经举办了近百场湿地公益讲座和数十次湿地生态之旅,深受家长和孩子的喜爱。他们还邀请北京动植物专家等对人员进行培训,培养了一批湿地导览员。

  在基层,湿地保护的理念同样深入人心。从东西湖到沙坡水库,百姓“河长”的日常巡查不仅有效劝阻了市民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更宣传了环保理念;从昌旺溪到三十六曲溪,镇、村干部不遗余力地宣传建设湿地保护小区、湿地公园的好处,号召村民自觉保护环境,抵制电鱼、猎鸟等不良行为,取得了良好效果……

  全城湿地热情高涨。政府对湿地“只增不减”更是责无旁贷。“未来3年将陆续建设4个国家级、3个省级湿地公园,打造45个湿地保护小区;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江东新区建设也将实现湿地入城。”海口市副市长文斌说。

  生态保护落实责任是关键。海口市组建了“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建立起市级湿地保护组织管理体系,并将湿地面积、湿地保护率等指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对保护不力者予以追责。2017年,海口市、区两级有10余名干部因红树林和滨海湿地工作责任落实不力被问责。

  做好综合利用,湿地产业能生金

  “村官改选我卸任了,找了一份新工作。”大学生村官周缘说。

  在海口的湿地保护志愿者中,不到30岁的周缘小有名气。在海口市龙华区仁里村,他是被大伙儿选出来的大学生村官。村里搞美丽乡村建设,他开展生态调查,提出对潭丰洋湿地进行生态修复。

  而现在,周缘的新名片是海南畅达相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从事的依然是与湿地相关的湿地经济植物种植。水芹净化氨氮,亩产可达1.4万元;水菜花是很好的蜜源;蚯蚓养殖改善土壤,蚯蚓土市场价格为2000元一吨。这些生态公共产品,同时也是田间的生态经济作物,推广开来,既降低了湿地的维护成本,又能让农民获益。

  周缘的新工作在龙泉镇新联村委会雅咏村。走进村子,迎头碰上村民庄才宏,大家都对周缘的合作社有所了解。“村里有的把地租给他们,帮他们种植;有的加入合作社,把地租给他们,再务工。不仅赚了钱,更长了见识。”庄才宏说,虽然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但湿地是什么却没有概念,“被这几个娃娃一搞,原来湿地还有这么多变钱的名堂,真要好好保护。”

  龙华区龙泉镇涵泳村的千亩荷塘,为当地村民增加收入超过1500万元;琼山区凤翔街道新潭村,每逢初夏时节,潭面上开满荷花,吸引两三万名游客前去观光;秀英区永兴镇的“冯塘绿园”,每年给每户村民带来两万多元收入;美兰区演丰镇依托红树林湿地开展民宿体验,年接待游客达20余万人次。

  蓝绿满城、绿沁于心的背后,是践行新发展理念。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了海口的吸引力,让海口成为国内外大企业发展布局的重要选择。2017年,全市共引进招商项目141个,协议投资近1800亿元;全市接待游客2428万人次,增长11.1%;美兰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258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 人民日报 》( 2018年10月24日 04 版)

  【原文链接】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