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玉智威
10月25日上午,广西第十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各项比赛全面铺开,珍珠球、蹴球、高脚竞速、板鞋竞速、“蚂拐捉害虫”等项目,分别在崇左市体育中心综合训练馆、广西城市职业学院田径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场进行。其中,在广西城市职业学院田径场举行的“蚂拐捉害虫”,因是首次出现在民运会赛场而颇为引人注目。
25日上午,“蚂拐捉害虫”进行的是男子个人、女子个人20米折返赛。参赛者从起点出发,以蚂拐跳、扑的方式行进到跑道另一端,“捉住害虫”后返回,以时间长短来决定优胜者。
“这一新增的比赛项目源自河池的蚂拐节,代表了当地的一种文化。现在相关部门提倡大力挖掘传承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因此,我们经过整理和制定相关规则后,把这一项目引入了本届运动会。这个项目可以训练青少年的爆发力和协调性。”在比赛现场,裁判长罗建达向记者介绍道。
在比赛中,参赛选手“捉住害虫”折返时,有的放入口袋,有的则用嘴叼,一些代表队为此提出了异议。罗建达对此表示,这是新增的比赛项目,规则将会通过比赛的实践来进一步调整。记者在采访中也与一些参赛队员聊到了比赛规则。广西体专代表队的一名队员风趣地说道:蚂拐一跃而起即咬住猎物,真的还没见过蚂拐是用“手”抓的。
对于“蚂拐捉害虫”的起源,受访的队员表示有所了解,但知道的并不多。当然,记者也是经过“恶补”才知道其来龙去脉。
壮族蚂拐节主要流行于广西西北部红水河流域境内,因壮族把青蛙称“蚂拐”而得名,又称为“蛙婆节”、“青蛙节”。这是壮族先民崇拜青蛙的遗俗。壮族人民群众把青蛙视为天庭降下的天女,她会“呼唤风雨”,给壮乡带来丰收、吉祥、太平和昌盛。青蛙的艺术形象,普遍出现于广西壮族的绘画、雕塑、文身、绣织、舞蹈、民谣和神话传说之中,著名的花山壁画中的主体形象也是青蛙。画中的许多场面描绘了远古社会酋长、巫师装扮成青蛙图腾的祭祀活动。
壮族蚂拐节各地仪式不全一样,节期一般从大年初一起至二月初二结束,全过程有“找青蛙”、“孝青蛙”、“葬青蛙”三大程序,大体分找青蛙、游寨、祭青蛙、葬青蛙、验卜等五个部分。有的地区还出现戴着青蛙面具的男女青蛙神、青蛙将军和其他神灵,分别跳着各种舞蹈。青蛙舞的舞姿多模拟青蛙而为,主要动作有双腿深蹲、撑棍仰身、碎步横行、抬踏颤点等,富于生活气息,诙谐风趣。
红水河两岸百余里的壮家村寨都盛行蚂拐节活动,历史上曾建成过二三百座蚂拐亭。由于历史原因,20世纪六七十年代,蚂拐节活动很少举行,一些蚂拐亭在当时遭受破坏,现在遗留下来的已经很少了。
改革开放以后,蚂拐节活动在各地又陆续得到恢复。目前,年轻人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态度日益淡漠,一些活动传承人因年事已高而退出舞台,有的已相继谢世,导致某些技艺得不到传承。有关部门正采取措施对蚂拐节的相关民俗活动加以抢救和保护。而把“蚂拐捉害虫”列入民运会比赛项目,就是其中的有效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