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园博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建设生态宜居家园

第十二届园博会|来源:南宁新闻网2018-12-06 10:29:32|网络编辑:张倩

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建设南宁园博园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是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的具体举措,是首府南宁坚持“治水、建城、为民”城市工作主线的重要标志和体现,是打造“中国绿城”升级版、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抓手,是改革开放40年、自治区成立60年来广西及南宁发展建设的精彩缩影。

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性、综合性展会,是以园林建设为载体,宣传我国城市建设领域发展成就,展示园林绿化建设成果的盛会。

第十二届园博会于2018年12月6日至2019年5月在南宁举行,以“生态宜居 园林圆梦”为主题,突出“生态的园博、文化的园博、共享的园博”的特色,致力打造“生态、文化、共享”的精彩园博盛会。

本届园博会,有国内44个城市、东盟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9个城市参展。展会期间还将举行城市建设发展主题展、园林论坛、城市高质量发展系列标准发布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高质量建好园博园、高水平办好园博会,对充分展示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广西60年发展的成就,进一步提升南宁生态宜居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深化我市与东盟国家在生态经济方面的交流合作,打造对外开放、对外交流的“南宁渠道”新平台;全面融入绿色发展理念,提高南宁的绿化品位和档次,打造“中国绿城”生态宜居建设的新名片;加快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城市新区建设。

南宁园博园的建设,记录了南宁人真抓实干、善作善成、造福于民的心路历程,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担当为要、实干为本、发展为重、奋斗为荣”的理念。

南宁园博园总面积约658公顷,规划有“三湖六桥十八岭”,打造“八十展园八大景”。园博会结束后,南宁园博园将作为城市公园永久保留,建成集示范性、观赏性、科普教育性、互动体验性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

\

废弃矿坑经生态修复后,变成美丽的落霞池。

“三大特色”记得住乡愁

第十二届园博会通过打造“生态、文化、共享”三大特色,让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生态的园博——主要通过生态保护、矿坑修复和海绵规划来实现。本着“不推山,不填湖,保留现状植被”等低影响开发的建设理念进行规划设计,对现有的山水格局进行保护和梳理,园内43.2%的自然风貌予以保留,避免大挖大填。推出一批独具特色的植物主题园,其中,罗汉松园是第一个广西本土罗汉松专类园,东南亚植物园是国内展示东南亚植物品种最多、最具东盟特色的植物主题园。

文化的园博——通过本土建筑、民族符号、民俗活动、遗址展示等多种方式融合,营造独具魅力的文化特色,打造一场“文化盛宴”。比如,充分运用壮锦、绣球、干栏式建筑等壮乡文化特色元素建设广西园;以广西风雨桥为原型设计的中国—东盟友谊馆;展出遗址出土的石器、骨器等古迹文物,重现史前人类生活场景,让百越先民远古文明——顶蛳山文化重放光彩;丝路园选取各国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景观展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历史和民俗风情,让游客尽享异域风情。

共享的园博——通过“城乡共享、神州共享、国际共享”推动实现园博会共建共享,突出城乡共享。城乡共享体现在对园区周边进行城乡风貌改造,规划设计田园风光区和特色小镇,让游客看得到田园、记得住乡愁,使之成为城市与农村发展共生、共享的典范;神州共享体现在对中华园44个国内城市展园进行分区设计,充分展示国内各地独特的传统园林造园技法和现代园林设计建设成就与创新,让广大游客欣赏到国内外的精品园林;国际共享体现在充分发挥中国面向东盟的“南宁渠道”作用,特别规划了东盟园和丝路园,以展园为依托,进行中国—东盟观赏花卉、园林科技和文化艺术的展示,拓宽园林文化展示交流平台,与世界共享园林盛会。

\

如诗如画的八桂天境园——广西园。

\

罗汉松园是第一个广西本土罗汉松专类园。

“八十展园八大景”美不胜收

本届园博会规划设计有中华城市展园、东盟园、丝路园、广西园、设计师园和企业园六大主题展园,展园共计80个,其中中华城市展园44个,东盟园10个,丝路园9个,广西园1个,设计师园5个,企业园11个。

除不同特色的展园外,南宁园博园公共园区的建设也独具特色,根据景观特色的划分,形成了八大景观,分别为:芦草叠塘、玲珑揽翠、松鼓迎宾、花阁映日、清泉明月、潭池寄情、矿坑七彩、贝丘遗风。每个景点展示了不同的景物,步移景异,游客在每个景点都能收获不同的喜悦。

根据区域的自然山水格局及场地地形地貌条件,南宁园博园园区水体划分为三大湖区。市民游客可从北至南分别游览:北部梳理那罇河及养殖坑塘形成的玲珑湖、中部借助清泉水厂周边低洼地势形成的清泉湖、南部结合矿坑治理打造的七彩湖。跨越三个湖区水体,园区共设置六座独具特色的桥梁,从北向南分别为三座车行桥——朱槿桥、金花桥、叠翠桥,三座步行桥——知竹桥、鼓乐桥、锦绣桥。“十八岭”是在保留现有十八座山体的基础上,通过生态修复和景观手法,形成“邕、龙、翠”三大山岭景观脉系。

“一阁四馆两中心”功能齐全

南宁园博园园区内设置有以“一阁四馆两中心”为主的多个建筑(清泉阁、宜居·城市馆、中国—东盟友谊馆、童趣·体验馆、顶蛳山遗址博物馆,以及游客服务中心、演艺中心),承载着众多功能。

清泉阁可眺望南宁天际线

清泉阁坐落于南宁园博园清泉湖北侧,与东南侧赛歌台隔湖相望,阁顶最高点为75米和青秀山的龙象古塔遥相呼应,喻迎宾之意。清泉阁整体为空间钢桁架结构,阁身外围为钢结构支撑全开放的金属屋檐幕墙,取广西传统鼓楼建筑之意,形成一个具有张力、高耸的密檐阁,从不同角度观赏,建筑呈现不同的形态——似鼓楼、似旗帜,又似南宁的首字母“N”。建筑内部设有两部垂直电梯,游客可通过电梯到达最高点观景平台,近可饱览全园,远可眺望南宁天际线,美不胜收。

宜居·城市馆展示城市发展魅力

宜居·城市馆是本届园博会的主展馆,以“嵌入山体、织补大地、馆园结合、融入自然”为设计理念。会期将首次举办城市建设发展主题展,以“新时代·新理念·新城市”为主题,以城市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主线,串联城市发展的总体进程,设置“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专题,以崭新的视觉体验、有趣的参与互动、专业的科技体验为广大观众展示中国新时代下城市发展的魅力所在。

中国—东盟友谊馆在水上架设

中国—东盟友谊馆是第十二届园博会为东盟十国搭建的园林园艺展示平台,建筑造型源自于广西侗族的风雨桥。设计以“桥”为主题,打造一组极富特色的水上建筑群,并呈“手拉手”状,取“手拉手、心连心”的寓意。桥上设置十国展馆,各国展厅对应一个单元体,相对独立,保证各国展示的完整性,又彼此联系。中国—东盟友谊馆展览十国按英文字母首排序分别为:文莱馆、柬埔寨馆、印尼馆、老挝馆、马来西亚馆、缅甸馆、菲律宾馆、新加坡馆、泰国馆、越南馆。

童趣·体验馆集科普和娱乐于一体

童趣·体验馆以穿斗构架为主题,从传统广西民居出发,提取穿斗式结构,并植入现代的展厅,是一座主要面向青少年的科普和娱乐体验相结合的展览空间,通过趣味性的场景设计与布局,配合丰富多彩的内容与知识点,肩负起园博会科普大众职责的同时,融入强烈的主题乐园设计理念,紧抓目标人群的心理需求,提供大量前沿、有趣、生动的游乐项目,使传统展览焕发新的魅力。

顶蛳山遗址博物馆展现古人类文明

顶蛳山遗址博物馆由两层展厅以及三片梯田屋顶组成。屋顶层叠的形象形似贝壳,又似梯田地貌,象征层层叠叠的贝丘遗址历史,令人产生多重联想。本馆作为专业类博物馆,主要展出顶蛳山遗址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石器、骨器等古迹文物,展现珠江流域新石器时代贝丘文化的发展时序和南宁古人类文明。

演艺中心依山傍水

\

演艺中心(赛歌台)和清泉阁隔水南北对望。

演艺中心又名赛歌台,依水而建,以山水为舞台背景,承载南宁园博园实景演出、民间赛歌表演、传统节日演出和综合服务等功能。建筑整体是个开放的露台剧场,由一个舞台、三个看台组成。建筑的屋顶由树状结构柱支撑,屋顶结构为三角形布局的几何分格,并形成上下凹凸的椎体;屋架采用转印木纹铝板、遮阳金属格栅和阳光板,虚实结合。整个建筑形似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榕树扎根在湖边,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游客服务中心有四大功能

游客服务中心与园区大门成为一个整体,主要有游客服务、接待展示、办公管理和大门排队等候验票四大功能。

(记者 冯梓剑 摄影:记者 潘浩 宋延康)

山林泉湖天然成趣 生态美景巧夺天工

南宁园博园本着“不推山、不填湖、不砍树”的建设理念,坚持“因地制宜,保护优先”,在充分尊重现状地形地貌、山形水系,最大限度保持原有自然风貌及古人类遗址的基础上,通过生态保护、矿坑修复和海绵规划等建设手法,突出“生态的园博”亮点,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美。

芦草叠塘、凤凰花冠、榕荫怀古、顶蛳山遗址公园……18座丘陵连绵起伏,原生山林、泉水、湖塘、湿地及新石器时代古遗址相互交融,浑然天成,形成了南宁园博园极富地域特色的山水园林景观格局。当游客走进一座座绿树成荫、曲径通幽的别致展园,仿佛置身于如诗如画的美丽仙境,移步换景,处处尽显生态园博特色。

作为展示南宁形象的窗口,园博园本着“不推山、不填湖、不砍树”的建设理念,根据选址地山、水、林、泉、湖俱备的自然生态特点,对现有山水进行保护和梳理,最大限度保持原有自然风貌。通过生态保护、矿坑修复和海绵规划等建设手法,突出“生态的园博”特色,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美。

矿坑成景 匠心独具

在南宁园博园建设过程中,南宁市坚持“因地制宜,保护优先”的基本原则,在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山形水系的基础上,通过深化生态修复,把南宁园博园内7处废弃的采石场变废为宝,成为国内独具特色的矿坑采石场生态修复示范园和实践“城市双修”理念的园林景观。

七彩湖

\

矿坑花园——落霞池。

七彩湖景区位于南宁园博园东南部,区域内有7个废弃的采石矿坑。过去,由于开山采石使用爆破手段,造成山体和植被破坏严重。加之地处复杂的岩溶地质区,停采后部分矿坑水位持续变化。矿区呈现出破败荒凉、混乱无序的面貌。

如今的七彩湖景区则以场地上分布的7个矿坑为艺术、生态、游憩等多重体验的载体,根据每个矿坑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生态修复措施,将之改造成为景观丰富、独树一帜的矿坑花园区。

7个矿坑花园包括了险峻壮观的卧虎潭,展现水上森林和瀑布美景的飞龙湖,隐秘安静的双孖塘,追寻工业记忆和园艺之美的寻芳台,展现自然岩石及岩生植物景观的石趣园,感受自然野趣、欣赏崖壁景观的探幽谷,以及体验山水风韵和禅意唯美的落霞池。架设在原有灌渠之上的木栈道提供了独特的游览路线和观赏角度,让游客在行走中感受矿坑七彩的独具匠心。

狮子山

\

矿坑崖壁变身形如巨狮的狮子山。

狮子山高约9米、宽25米,位于中华城市展园北片区玲珑湖南侧,崖壁上书《园博赋》。狮子山原为采石遗留的矿坑崖壁,工匠运用广西传统的叠石技艺,选用千余吨柳州墨石,石崖镶接,参差峥嵘,巧夺天工,形如威严巨狮。

遗址文化 魅力绽放

顶蛳山遗址、顶蛳山遗址公园、顶蛳山遗址博物馆……贝丘遗风借助顶蛳山遗址打造历史文化的展示平台。随着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的开幕,将全面释放古老的顶蛳山文化的独特魅力。

顶蛳山遗址

顶蛳山遗址于1994年被发现,经过3次发掘,清理墓葬331座,出土陶器20多件及大量石器、骨器、蚌器,初步确认为长方形干栏建筑的成排柱洞遗迹。该遗址是目前广西境内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好、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新石器时代内河淡水性贝丘遗址,年代为距今约10000—6000年。顶蛳山文化是广西第一个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1997年,顶蛳山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国务院将顶蛳山遗址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顶蛳山遗址公园

顶蛳山遗址公园包括遗址现场保护区、场景模拟展示区、遗址模拟展示区、滨江看台、公众考古体验区等,是一处以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兼具休闲观光功能的考古遗址展示区,是南宁园博园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性文化特征的一张重要名片。

顶蛳山遗址博物馆

顶蛳山遗址博物馆依山而建,形似贝螺,位于南宁园博园西南面,是一座以展示新石器时代贝丘文化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包括基本陈列厅、综合服务台、多功能厅、公共休息区、观景平台等。展览主题为“渔猎采集者的天堂”。展览设有序厅、先民与贝丘、聚落与文明、富足与惬意、生命与天堂共5个单元。整个展览以文物为主,手段为铺,采用多种现代展览技术,再现顶蛳山远古先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具备良好的游客体验功能。

顶蛳山遗址博物馆是南宁市一座集文物发掘、保护研究、展示教育和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文化设施,也是南宁市地域性文化特色的又一重要展示平台。

生态景观 意趣天成

具有湿地坑塘、水草花境、百年古树等特色景观的芦草叠塘;展现平湖翠岛生态景观的玲珑湖及玲珑岛;神奇的清水泉与浊水泉……园内的生态园林景观让人叹为观止。

芦草叠塘

\

芦草叠塘景区花开景美。

芦草叠塘位于八尺江畔,景区设有芦草塘、芳草园、老树广场等景点,主要展示水生植物净化、特色花境、古树名木保护等内容。芦草叠塘将原有的19个鱼塘连通形成整体,收集雨水、引入江水形成动力水源,结合乡土水生植物、引鸟植物种植,打造百草丰茂、水塘层叠的生态净化系统。

景区内种植数百种花境植物,并对一株百年树龄的芒果树进行复壮,是集生态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展示区。

玲珑揽翠

\

玲珑揽翠景区展现平湖翠岛生态美景。

玲珑揽翠景观借助园区最大水面的玲珑湖及玲珑岛展现平湖翠岛的生态景观及休闲养生、康体长寿景观。玲珑岛三桥飞架,四面临水,与中国—东盟友谊馆形成对景,以康体养生、园艺疗法以及广西特色的本土长寿文化为主要展示内容。利用山体缓坡,设置颐心园、幸福花冠、命河广场、鹿苑、紫云坞等主题景点。畅游此间,游客可感受到颐养身心、和谐健康、生态自然的环境氛围。

清水泉与浊水泉

\

清水泉水清如镜。

清水泉与浊水泉合称鸳鸯泉,两泉相距约百米,一东一西,清浊分明,叹为奇观。泉水向西流经顶蛳山遗址汇入八尺江,周边林木繁茂,生态环境绝佳。

清水泉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下河天窗,水温冬暖夏凉,常年保持在18℃左右,日出水量达3.3万—3.5万吨,泉水涌出时像水烧开般慢慢上涌。泉边奇石连绵,草木芳香,水清如镜,碧绿如玉。

浊水泉呈葫芦状,位于潭甲池北侧,与清水泉隔堤相望,周边或山石崖壁,或缓坡入水,水质常年浑浊,与清水泉的清澈形成鲜明对比,产生了阴阳池的奇景。

清泉阁

\

清泉阁原型为侗族鼓楼。

清泉阁共9层,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领衔设计。原型源自侗族鼓楼,融入密檐和南宁拼音首字母“N”等特征,通过艺术化造型创作,成为南宁园博园标志性建筑。建筑呈六边形布局,沿用传统的搭建方式,既体现出少数民族建筑的特点,又不失国际化的特征。登阁望远,与青秀山龙象塔形成对景,南宁园博园壮丽美景尽收眼底。

槿桃园

槿桃园位于南宁园博园中部丘陵之上,毗邻清泉湖,是2017年2月20日广西首府各界“营造山清水秀自然生态”义务植树活动点。槿桃园得名于南宁市市花朱槿、市树扁桃。朱槿象征着凝聚、绽放、繁荣,扁桃象征着友谊长青、丰足美满。园内有扁桃树王、多品种朱槿,还有红陶雕塑“槿桃千秋”、善成邕州、桃香小径、俚语翻字牌、大化石等特色景观节点。

凤凰花冠

\

融入凤凰元素的凤凰花冠景观。

南宁素有“凤凰城”的别称,凤凰花冠提取传统文化元素,将凤凰羽毛抽象化作冠摆,以凤凰清冷高傲之骨骼为结构,塔顶似凤凰玲珑尾羽,瓦峰参差、檐牙高啄,辅以寿石寿树、百寿壁、凤凰木等景观元素,营造出和谐美好的环境氛围。

榕荫怀古

\

老树广场里的芒果树王。

榕荫怀古位于清泉河畔,西临顶蛳山遗址。秉承生态建园的理念,对防洪堤走向进行优化调整,原生的古榕、芒果树及遗留的建筑旧石墙得以保留。两株南宁园博园最大的榕树撑起了近千平方米的绿荫,树下的场地铺砌材料全部源自当地的红砂岩。

景区以疏林草地结合建筑旧石墙的设计手法,加入微地形、栈道、生态石笼墙等元素,形成不同风格的反差和空间融合,唤起人们对场地历史的记忆,为游人提供一个慢生活的休闲场所。

茉莉花园

横县茉莉花,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茉莉花园内主要栽植横县茉莉花,并收集茉莉花品种30多个,主要有菊花茉莉、缅甸多瓣茉莉、老挝虎头茉莉等品种。花园依山而建,以茶田形式,营造出台地式植物景观。茉莉花四时常花,花香淡雅,沁人心脾,寓意忠贞、质朴。

(记者 杨玲 摄影:记者 潘浩 宋延康 段柳健)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