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决胜脱贫攻坚】
广西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成全国典范
BBRTV12月20日消息(记者陶启堂、蔡俊聪 通讯员贺亮军)广西精心组织特色产业发展,扎实推进产业扶贫,提出县级发展“5+2”、村级发展“3+1”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产业精准扶贫新路子。在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中,广西的这一探索和实践位居第一。
这几天,凤山县金牙乡猛干村巴项屯卢光金的心里乐呵呵的,他种植的10多亩核桃树,经过多年的精心护理,终于开始挂果了,截至目前,他家的核桃树已经发展到32亩。一谈起核桃树,卢光金总是滔滔不绝:“我种了30多亩核桃,今年已经收成了10亩共1200多斤,卖15元一斤,有18000多元收入。种核桃每一年都有收入,再过几年,我的核桃全部收成的话,一年可能有四五万元(收入)。”
如今,像卢光金这样通过种植核桃脱贫的贫困户,在河池就有1万多户。这是广西县级“5+2”和村级“3+1”产业精准扶贫发展模式取得成功的一个缩影。
县级 “5+2”就是县区在自治区确定的特色产业目录清单中选择7个特色产业来发展,其中5个发展的特色产业在本县脱贫攻坚期内原则上不能调整,其它两个特色产业可以每年进行调整一次。村级“3+1”就是村屯从县级的5个特色产业中选择3个产业做为村级的特色产业,各贫困村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1个特色产业,每年可根据情况进行1次调整。
截至目前,广西106个有扶贫任务县和广西50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都参照相关特色产业目录,按照县级发展“5+2”、村级发展“3+1”模式发展特色产业。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产业扶贫办公室副主任马敏:“我们规划县级‘5+2’和村级‘3+1’,就是为了可以解决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两个问题,一是各县可以形成不同规模的特色产业区和规模化的农产品来参与市场的竞争;第二个就是为了防止一哄而上、产业同质化的问题,另外还可以加快推进我区产业扶贫的发展格局。”
广西县级“5+2”和村级“3+1”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在解决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问题的同时,也在助力农户脱贫增收。
近年来,河池市在结合脱贫攻坚和石漠化治理,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核桃产业已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预计到2020年,河池全市核桃种植面积将达到300万亩以上。此外,百色市通过县级“5+2”和村级“3+1”产业精准扶贫规划,走出了一条“两送、两联、两培育”的发展之路,一跃成为全国最大芒果生产基地,被国家农业农村部列为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芒果已成为了百色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摇钱树”。 百色市农业局总农艺师何昌锐:“‘两送’就是送政策和送技术,‘两联’就是联金融和联市场,‘两培育’就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培育新型业态。目前,百色芒果种植总面积已达129万亩,其中投产面积67万亩,产量66万吨,产值35.5亿元。仅此一项,累计有6.8万户25.23万人告别了贫困。”
据统计,目前广西54个贫困县特色主导产业覆盖贫困户77万多户。广西105个有扶贫任务县“5+2”特色产业平均覆盖率达77.96%;特色产业覆盖率在80%—90%间的县有47个。马敏:“下一步,我们要做好106个有扶贫任务县的特色产业的指导和产销对接工作,加快全区特色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