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RTV1月16日消息(记者 范凡)“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这把阶梯必须依靠在大地上。”作为民族民间文化研究者和传播者,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民族艺术》的主编、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许晓明谦虚地说,在求学和为人方面,她要做一辈子的学生。
走进许晓明的办公室,记者便被书柜、茶几、沙发、办公桌,甚至柜顶和窗台堆满的书籍所吸引。许晓明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这把阶梯必须依靠在大地上。”因此,她每年都要花上3个月左右的时间,深入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进行调研。有一次,她背着15公斤的背包走了十几小时的山路,到田林县的偏远山村进行调研,因为一路艰辛,直至调研结束身心放松后,她才发现一个脚趾甲不知何时被石头撞伤脱落。对此,她却泰然处之。她说:“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是不觉得困难的,尤其是获得很多资料,而且是别人拿不到的第一手资料,我觉得是完全可以超越那些损失之外的。”
近年来,许晓明多次承担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壮族三月三”研讨会等重大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实施工作,她还负责了原国家文化部节日志“壮族三月三”课题,参与多个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出版《壮族歌圩》《布洛陀史诗》等一批合作专著,发表多篇民族文化艺术研究论文。
2014年9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许晓明出任《民族艺术》主编。为了稳定稿源,她常常给作者写邮件沟通,直到深夜。《民族艺术》每年投稿量3000多篇,每期用稿约20篇30多万字。近两年,顺应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民族艺术》开辟了《中华文化走出去》《工匠与工匠精神》《艺术与乡村建设》等新栏目,在学界获得较高的评价。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胡媛:“编辑部是非常融洽的。许副院长会指导我们,在一篇文章中好与不好,应该如何做,这也是一个自我提升。她树立了一个标杆在那里,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不仅是学术上,还有做人做事。”
作为一名双核心期刊和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期刊主编,许晓明难免会遇到一些诱惑,但她保持清正廉洁,坚持学术独立,严格按学术标准用稿,拒绝人情稿、关系稿。有一次,一名投稿作者从微信上发了6000元的红包给她,她不仅没有收取,还及时报告上级。在她的带动、影响下,《民族艺术》编辑部人人自律,这份刊物也被业内人士赞誉为“学术界的一股清流”。许晓明:“研究本身就必须要求真,作为主编要给他们树立榜样,我们经常开编辑部的会议,强调要遵纪守法,这是最必要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