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以来,我市全面启动开展“美丽梧州·宜居乡村”建设活动,重点实施“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三个专项活动,全力推进乡村建设工作,赢得了老百姓广泛赞誉。如今,一波又一波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热潮不断掀起,一幢幢农舍错落有致,一条条笔直的道路延伸到乡镇村屯,一批批宜居、宜业、宜游的“宜居乡村”的示范点正展现在人们面前。一串串的荣誉见证两年阶段的努力:2018年,蒙山县获“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和“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称号;苍梧县获“自治区生态建设示范县”称号、苍梧县六堡镇获“六堡茶小镇”、蒙山县获“丝艺小镇”等两个广西特色小镇建设,岑溪市筋竹镇云龙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55个行政村获自治区级生态村称号。
产业富民助民富
农村改革提升“产业富民”。我市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推广“长洲样本”试点经验,其他6个县(市、区)正在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同时,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8年10月,长洲区倒水镇富万村60多户农民获我市首批新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农民。
特色农业彰显“产业富民”。我市利用丰富的“水”资源,重点发展江河网箱鱼、稻螺、稻鱼等生态养殖,致力发展养殖业循环经济,逐步实现农村养殖“零排放”和“零污染”,大力发展富硒产业、水果种植和六堡茶等以“陆”为根基的特色种植业,同时借助“空”中优势大力推进蜂业深加工、养蜂基地、“蜂情小镇”建设,逐渐形成了包括蜜蜂养殖、追花采蜜、蜂蜜初产品加工等在内的一体化产业链。
壮大集体经济助推“产业富民”。各地通过积极探索新思路,拓宽增收渠道。苍梧县探索建立供销社、村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三社联动”机制,岑溪市“司法后援团”激活村集体沉睡资源。藤县太平镇探索“凤凰坪”模式,成立凤凰坪种养合作社,引导村民入股兴办酒厂和腐竹厂,同时延长两厂的副产品产业链,建设养猪场和砂糖橘种植基地,真正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经济收入双增加。
两年来,全市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我市对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进行增点扩面提质升级,全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升级版,至2018年共成功创建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9个、县级示范区30个、乡级示范园63个、村级示范点302个。
服务惠民解民忧
一项项服务基层的举措,温暖人心,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把事办好。
近日,在万秀区城东镇思扶村公共服务中心,村民刘老伯在工作人员热情地服务下办好了医保。刘老伯说,以前办理医保要跑到镇上办理,手续不齐还得来回跑几趟,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了,省时省力。
我市紧紧围绕“建好一个中心,做好六项服务”为主要任务,发挥试点引领,提升服务质量,注重“互联网+”,抓好服务惠民工作,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试点引领,筑牢“服务惠民”基础。按照“因地制宜,先中心后一般”原则,盘活原有的村委办公楼、村级活动场所、闲置校舍资源,规范完成建设268个示范点,并以示范村为引领,带动其余593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优质服务,营造“服务惠民”氛围。以优质的窗口服务带动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从上到下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
“互联网+”,拓宽“服务惠民”渠道。注重“互联网+”的形式,创建官方微信公众号,涵盖政策宣传、人社服务、群众办事等功能,如劳务输出类,两年来,全市有超过2万名村民通过“互联网+”窗口平台,顺利寻觅到外出打工的企业。
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18年底,我市所有行政村均按照有人员、有场地、有设备、有流程、有网络、有经费的“六有”标准完成规范化建设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文体、法律等“六项服务”有序开展。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农民群众办事不出村”的目标。
基础设施便民聚民心
乡村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两年来,苍梧县沙头镇深塘村架起了寨儿桥,小学生上学再也不用趟水或者绕路了;岑溪市安平镇昙伦村的危桥被一座宽阔结实的新桥取代,村民种植的八角、肉桂通过新桥运输出去,村民用上整洁、卫生的厨房、厕所……在“基础便民”专项活动中,我市大力实施“第一公里·路桥”惠民工程,以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实施农村改厕、改厨和改圈工程为重点,统筹推进农村垃圾治理、道路通行、饮水安全、村屯特色、住房安全和能源利用水平提升工程,农村基本生活设施明显改善。
两年来,全市已经完成新建、改造700多座桥梁,覆盖400多个自然村(屯)、200多个贫困村,惠及250多万农村群众。共完成改厨改厕任务各8.167万户,公共照明试点任务188个;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1535户,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完成203个,受益人口106421人。
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为抓手,巩固提升“清洁乡村”“生态乡村”活动成果。正如市委书记全桂寿所说“要先把城乡环境搞好了,只有把自己的家园建设漂亮了,才开门招商迎客,大力发展经济”。因此,从2018年3月以来,我市组织各县(市、区)以国道省道沿线、当地党委政府驻地、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全市累计出动100多万人次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清理卫生死角2万多处,城乡种植各类绿化苗木近150万株。同时,各县(市、区)还组织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排查、田间地头顺手捡等活动,美化环境。经过阶段性的整治,全市乡村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观,乡村面貌明显改善。
如今,我市农民在继续巩固“清洁、生态、宜居”乡村阶段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铆足劲头,齐心协力,聚力向实施“环境秀美、生活甜美、乡村和美”专项活动的“幸福乡村”迈进。
(廖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