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
金字招牌勤擦拭
——代表委员聚焦生态环境保护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区将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如何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让绿色发展“壮”起来、生态环境“美”起来?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做好生态经济文章
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广西的金字招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广西的生态优势,提出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充分体现了政府的战略举措已部署到位。
生态优势只有转化为发展优势,才能带动经济发展。在广西日报的广西云直播间,蒙山县县长李广勇代表在接受专访后,写下了一个“绿”字。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让我们感到很兴奋。”李广勇代表说,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蒙山按照生态绿县、特色兴县的发展战略,先后获得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下一步将坚持生态绿县、特色兴县的发展战略,发挥好山好水好空气的资源,把旅游与农业、城镇建设、扶贫等方面结合起来,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可以说,蒙山县正是全区各地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如火如荼展开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区有30个县(市)纳入重点生态功能区监管范围,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理念也为县域经济发展方式带来了深刻转变,取得可喜的成就。下一步如何破解财力不足和资金短缺、投资缺乏重大项目拉动、资源受到生态环境限制开发利用水平不高、脱贫任务重等难题和瓶颈,成为代表委员们思考的议题。
钦北区黄大力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黄本扬代表带来了《关于我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桉树树种结构调整的建议》,他建议我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加快引进优质笋材两用竹逐步替代桉树,既可以助推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效,也可以促进现代林业发展。
“近年来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广西的生态建设。”梧州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罗剑委员表示,去年来广西的国内外游客增长迅速,充分体现了生态美得到了区内外和国内外游客的认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展‘冬游广西’。我们不但要做好防治污染,更要积极发展生态经济。”
柳州市妇联主席卫东委员建议,把新能源汽车作为打响产业和环境保卫战的争夺点,予以加大力度扶持推广,加快构建我区新能源产业发展,为建设壮美广西增加新动能。
打好防治攻坚战
污染防治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去年广西污染防治攻坚战初战告捷,但整体生态环境还比较脆弱,生态环境治理的任务还很艰巨。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厅长檀庆瑞代表建议,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要继续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自治区各有关部门要依据职责分工,积极落实相关任务要求,强化部门协同,按照“管发展要管环保、管生产要管环保、管行业要管环保”原则,进一步细化分工任务,制定配套措施,严格考核问责,加大资金投入。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深水区,更要确实解决在“碧水、蓝天、净土”三大保卫战中的一些不足和短板。富川瑶族自治县副县长胡礼宾委员建议,通过“重规划、定指标、找源头、促建设、强管理、抓宣传、建机制”来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来宾市妇联主席白春秋委员认为,对于重污染企业不能用简单的搬迁来解决问题,要加大对污染企业主的社会公德教育,督促企业家主动自觉整治,对无法解决重污染的企业实行严格关闭,绝不能通过再搬迁来造成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二次污染。
2019年将是我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之年。百色市市长周异决代表表示,将继续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
守护绿水青山梦
河水清澈、鸟儿嬉飞,绿树成荫、山花烂漫,游人与绿水青山相映成趣……对于桂林市市长秦春成代表来说,最让他有成就感的工作之一,就是漓江的生态环境建设。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灵魂,被誉为全球最美的15条河流之一。去年完成漓江游览30年来规模最大的游船提档改造,长期困扰漓江保护的一个个难题得到有效破解,漓江水质常年保持在Ⅱ-Ⅲ类之间。漓江保护成效得到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中央代表团的高度肯定。
今年我区要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实施漓江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工程,守护好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秦春成信心满满,提出建议,实施漓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要重点支持桂林市第二水源和长塘水库项目建设。
广西水资源丰富,境内多个水系纵横交错。水的生态安全,影响着我区乃至周边省区的生产生活。在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如何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狠抓水污染防治,开展加强南流江、九洲江、茅尾海等综合治理。对此,代表们纷纷表示赞同。玉林市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主任科员陈小燕代表建议,加大对南流江流域环境治理资金的支持;南宁师范大学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宋书巧代表建议,加强左江,尤其是明江等流域的水土治理力度;南宁市邕宁区水政监察大队大队长苏旭姮代表建议,加强农村禽畜养殖、水源保护区内污染源的治理,同时,提高水污染治理资金使用效能。
自治区地矿局局长唐善茂委员认为,广西生态好,但基础也很薄弱,迫切需要修复因过度开发而破坏的部分生态环境。生态保护措施需细化,政府应加强对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支持力度。
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不力一直困扰政府部门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综合管控。柳州市鱼峰区法院王擎晴委员提出,做好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基金会认证登记,设立环境公益诉讼基金会,加强环保司法人员的技能培训,设立环境资源保护法庭试点和增设环保法庭等,通过环境公益诉讼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记者 梁 莹 余 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