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强四力融合】
BBRTV消息(记者 范凡) 新春佳节,位于中越边陲的百色靖西市旧州古镇家家户户挂出的喜庆绣球让这里充满了浓浓的年味。通过发展旅游,小小的绣球也抛出一条当地的“致富路”。
春节假期,到靖西市旧州古镇游玩的游客,无不为坐在家门口的绣娘们针线穿梭勾勒的精美图案所折服。古朴的青石板路两旁,吊挂着一个个绣工精良,色彩艳丽的绣球,构成了旧州古镇的一道独特风景。
靖西被称为“绣球之乡”,当地2300多村民中,有一半人家从事绣球制作。从八、九岁的小姑娘到七十几岁的老太太,个个心灵手巧。“中华巧女”黄肖琴是绣球传承人, 尽管已经70多岁了,但她依然没放下这门手艺、一笔一画地描绘着花样:“画图案一定要有吉祥物,这样才有意思。以前才几块钱1个,现在几千块1个。”
在旧州,当地年产绣球50多万个,产值近300万元。2007年以来,靖西开展民族生态文化型文化致富工程,以生态博物馆推动民俗旅游,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旅游结合,把绣球发展成旅游产品,通过农民致富带动绣球技艺的传承。
近几年,靖西市因村施策,把绣球产业确立为旧州街精准脱贫的主导产业。同时,当地投入8000多万元资金用于主街道路面青石板的铺设以及居民房屋立面的改造,完成旧州街新区路网建设、道路硬化、铺设排水排污管道、旧州景区江滨绿化生态停车场等工作。靖西市新发展投资集团董事长杨召宇告诉记者:“通过景区开发,可以带动整个旧州的经济发展,比如土地流转、绣球、民宿这些都可以发展起来。如何把旧州的人文历史和风景结合起来,未来我们要从鹅泉到旧州搞个7.5公里的漂流带,总共包含14个村屯,享受旅游开发的价值,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