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RTV2月18日消息(记者 范凡) 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宁元宵花灯节代表性传承人黎炳生,20多岁接触花灯制作技艺至今,已经过去了60年,在他的手中,诞生过数不清的各色花灯,这些花灯,也成为了祖国日益繁荣发展的见证品。
每年元宵节到来前,黎炳生就开始忙碌着制作庆祝佳节的花灯。尽管已经80多岁,但黎炳生回忆起儿时闹花灯的场景,脸上仍然露出童真之情。
黎炳生:“年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搞花灯,庆祝丰收,节日气氛很旺。小时候的花灯主要是普通的花灯,动物的(如)鸡鸭,每家每户的小孩都拿着灯上街走,庆祝(佳节)。”
黎炳生家住在南宁市菠萝岭社区,20岁时他便跟着父亲和街上的师傅学习制作花灯。他告诉记者,28年前,菠萝岭社区开始举行元宵花灯会。这些年来,元宵节慕名来赏花灯的市民越来越多,花灯的样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黎炳生:“以前没有这么多花样,现在(有)花鸟鱼虫,还有现代化的火箭、大炮、飞机等国防工业发展(产品),都弄到花灯里面去,体现国家工业兴旺发达。”
今年,黎炳生老人依然按照往年的惯例,以“十二生肖”为主题,设计了一个以猪八戒为原型的花灯。在家门口的空地上,黎炳生的儿子黎达接过父亲的一手好技术,成为了制作花灯的主力。
黎达:“做花灯主要是受我父亲影响,主要还是要喜欢,感兴趣才会坚持。”
一座座花灯,寄托着希望,传递着文化。2014年,南宁元宵花灯节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入选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南宁元宵花灯节的文化正在以“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更多样的形式进行传承和发扬。黎炳生说,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社会的和谐发展,花灯这样的传统文化更应该代代相传:“花灯意味着传统文化,要把它传承下去、培训下去,后继有人,不让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