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2:广西广播电视台《砥砺奋进60载,八桂大地谱新篇——广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特别直播节目(脱贫攻坚篇)》

播音主持作品|来源:北部湾在线2019-02-22 14:43:43|网络编辑:罗娴子

\


砥砺奋进60载,八桂大地谱新篇

——广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特别直播节目(脱贫攻坚篇)


【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大庆特别直播版头】

主持人:新闻910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特别直播节目《砥砺奋进六十载,八桂大地谱新篇》。下面的时间交给主持人张涛,让他带我们一起去感受广西在脱贫攻坚任务上取得的成就。

张涛:欢迎收听广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新闻910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特别直播节目《砥砺奋进六十载,八桂大地谱新篇》,我是主持人张涛。现在让我们进入直播节目的第二篇——脱贫攻坚篇。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哪些广西发展的变化让您印象深刻?欢迎您在直播的过程中登陆“新闻910”新浪微博参加互动,也可以添加“新闻910”为微信好友参与语音互动,期待您的参与。

那现在在我们的直播间呢,我们是邀请到了一位嘉宾。说是嘉宾,其实是我们综合广播新闻910的老熟人了,那就是记者刘晓宇。晓宇你好!

刘晓宇:哎你好,涛哥,好久不见了,听众朋友大家好。

张涛:其实晓宇现在的身份不单单是一名记者,他还有一个头衔,那就是广西广播电视台驻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者浪乡者徕村的第一书记。是吧,刘书记?

刘晓宇:哎涛哥,说到这个地方我得给您挑个刺儿了。

张涛:怎么说?

刘晓宇:一看您就没去过我们村,在我们当地啊,者徕这个“徕”字在普通话当中,在字典当中是读“(lai)”的。

张涛:对,双人旁加一个“来去”的“来”嘛,左右结构。

刘晓宇:对,解释得非常到位,但是在我们村,我们村是以壮族为主,所以村民当中,他们会把一些壮话的含义融入到里边来。

张涛:那应该怎么念?

刘晓宇:您一定要读“者徕(lei)”。

张涛:“者徕村(lei)”。

刘晓宇:对!

张涛:这样就显得不是外人儿,不生分了哈?

刘晓宇:否则你要读“者徕(lai)”啊,在村口就会被我们村民赶出去的,一看就不是我们自家人。

张涛:是吧,那我得更正一下,晓宇是我们“者徕(lei)村”的第一书记。那你由一名记者,现在是我们一个扶贫村的第一书记,这样一个身份的转化之间,你有没有一些感受呢?

刘晓宇:其实感受还挺大的。我是从一个新时代的记录者,变成了一个新时代的实践者。过去我是用笔、用录音、用声音来记录我们的脱贫攻坚,记录着广西发生的点点滴滴;到现在呢,我又以一个第一书记的身份到了一个深度的贫困村里边来,来从事脱贫事业。在新时代当中,我又变成了一个实践者。所以从记录者到实践者,我觉得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更近距离地去跟老百姓沟通,更能了解基层、走进基层,也是真正地把我们记者当中走基层的这个理念,贯穿到了我的工作和生活当中,也让我自己可以说是收获颇丰。

张涛:说得非常好啊,其实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的这样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    

刘晓宇:对。

张涛:应该说是收获很多的。晓宇跟我们说一下,你常驻的这个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者浪乡者徕村是一个怎么样的村庄呢?给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

刘晓宇:其实呢,我第一次去者徕的时候呢,它给我的印象是“山穷水复无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张涛:听起来很美啊。

刘晓宇:对,但是这个跟风景是没有关系的。因为者徕村它是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所以从县城到我们村里面一路都是盘山路上去的,所以说每一次当你感觉没有路的时候,会突然间发现在山的另外一端,还有另外一条路的出现。

张涛:有一种移步换景、走到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感觉,豁然开朗的一种感觉哈。说起来好像感觉很美,这个路呢也是挺有意思的,其实也反映出了交通不太方便,和外界的联系等等并不是很便捷的这样一些情况了。

刘晓宇:对,虽说是这两年在国家的一些好政策的帮扶之下,现在可以说是我们已经达到了屯屯通水泥路,但是说实话,其实当我第一次骑摩托车从村里出来的时候,我还蛮担心的,一直在不停地摁喇叭,因为我很担心突然间会在哪一个拐角处拐出一辆车,其实是很危险的。

张涛:就是有视觉盲区,你看不着,而且总是遇到这样的情况。

刘晓宇:对,而且还有一个问题是,这面是山,这面是沟。

张涛:挺危险了啊。

刘晓宇:所以说,这个深度贫困村它的贫困是有原因的,因为它的交通真的不方便。

张涛:所以,也随之导致它的经济可能发展得也不是特别好。

刘晓宇:像整个者徕村全村有369户153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87户742人,这么折算下来我们的贫困发生率是非常非常高的。经过我们今年一年的努力,今年应该会有102户贫困户395人脱贫,我们贫困发生率会降到2.7%,也就是达到了国家3%以下的标准。但是说实话,让这些老百姓真正摘掉“穷帽子”,我们费了非常大的力气。因为这里面很多都是坡耕地,坡耕地缺水,单纯地依靠种植水稻、种植玉米,其实它的收入是非常非常少的,所以它唯一的收入只能是外出务工。

张涛:总体听起来的话,咱们者徕村的经济发展要想有一个质的变迁恐怕不容易,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了。

刘晓宇:对。

张涛:而且我相信,像者徕村这样的村庄在咱们广西不是唯一的。应该说广西既靠大海也有大山,但是大山挡住了广西人的脚步,也是紧扼住了各族群众的生计。改革开放之初,广西有农村贫困人口2100万,贫困发生率高达70%,为了让各族人民摆脱贫困,自治区成立60年来,广西各级各部门一直在努力,比如说1984年就成立了领导扶贫工作的专门机构,早期主要是以解决温饱为主,之后着力点重在补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短板。

在2015年,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晰账,绝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对于总书记的嘱托,广西各级各部门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用绣花功夫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方略。

而广西精准发力拔穷根,要啃的都是硬骨头。像河池、百色、崇左三市就是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地方。石漠化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怎么样去靠山吃山呢?产业脱贫是一把金钥匙,但是这么做需要想更多的办法,更需要加一把劲了。那从这个角度来讲,晓宇,你担任第一书记的咱们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者浪乡者徕村,应该说就是其中的一块硬骨头了哈。

刘晓宇:对,其实无产业不富。如果没有产业老百姓会担心他脱贫后的一个返贫的问题,我们的老百姓还是以外出务工为主,他一旦不出去务工马上就会返贫,他的收入马上就会降到这个指标线以下。

张涛:所以在脱贫攻坚的过程当中,需要有一个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抓手或者说路子、项目等等。

刘晓宇:对,所以说我一去到者徕村的时候,通过调研我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我用到了一些我自己做记者时候的一些人脉关系,我首先找到了自治区的农科院,我就邀请了农科院的一些专家到我们村去给老百姓讲解一些种植的技术。同时我也通过当地的一些政府资源,我当时是跟我们隆林的一家公司,当时它给我们村推荐了一个很好的项目是种植牧草,种植完了以后它是包回收的。它也给我们提供种苗,而且它提供技术指导和肥料,当我们砍完之后,它还用车把我们的牧草拉走。

张涛:听起来像是一条龙服务。

刘晓宇:对,服务是非常周到的。但是当我回到村里的时候,我还去了我们村一个相对来说思想比较积极的屯,我去开了一场会,但是开会的时候我就会发现,老百姓他不敢去种。

张涛:不是不想,但是可能心里没底,我如果投入进去了到底能不能够有回报,会不会有什么变数等等,心里不踏实?

刘晓宇:对,他就是很担心,说万一我这个草种完以后他不要怎么办?我说我们已经跟他签合同了,但是,老百姓毕竟法律意识还是相对来说比较淡薄一些,他们还相信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种真金白银的形式。所以到后面我经过动员之后,一个贫困户都没有报名的,当时,那天晚上其实我挺落寞的。

张涛:是有点一腔热血被兜头浇了一盆冷水的感觉?

刘晓宇:对,后来我就在想怎么办呢?其实我自己也是觉得看不到希望了,已经到达了一个死路口,但是后来我又想了一下,我想说,如果有块示范田出来的话,会不会更好一些?

张涛:哎,这个思路啊,其实就有点像我们国家做一些相应的政策推广,或者说一些新的措施出来之后,往往都会有一个试点,试点成功之后再推广,你也借鉴了这个思路?

刘晓宇:对,当时我就想到了这个思路,然后我就马上找了我们村的那利屯的一个队长,我跟那个队长说:“队长,你能帮我找一亩地就可以了,我可以出租金给你。”队长人还蛮好,他说:“不用了,刘书记,我家坡改堤还有一块地完成得比较晚,还没有种,你可以拿去种。”地解决了,我觉得真是解决了一大难题了。然后马上联系地标公司,我说“你看能不能先运来一车种苗给我?我先尝试种,我种给村民来看。”种苗运来以后,我自己拿了几千块钱请了村民去种、去施肥、去护理,现在这个牧草长势还是比较良好的。我们村今年在发展养猪,然后有些村民想到了一个路子,他说我们可不可以把这个牧草砍回去喂猪,我说可以,可以的。

张涛:这也是再利用。

刘晓宇:对对对。这时候我就想,让他们尝到了种植的甜头,即使现在还不能卖钱、不能马上转换成钱,但是他们会发现牧草养猪要比他们自己用红薯藤养猪,这个猪会长得会更好的。虽然目前为止还没有大面积去推广,但是渐渐地被老百姓接纳了,对于我来说,我觉得是一个很欣慰的事情。

张涛:接纳是产生效益的第一步,至少大家看到了希望,觉得这个事可为,那后面的事情应该是可以期待的?

刘晓宇:对,我们也希望明年会被更多的养殖户去发现这个好处,他们渐渐地去种植,种植之后,不仅能够满足他们的自给自足的这么一个需求,同时也可以产生更多的效益。

张涛:嗯,听起来真的是挺不容易的,而且需要很多心力,甚至还要自己贴钱。

刘晓宇:对。

张涛:所以说,咱们的脱贫干部要投入很多,也要付出很多。你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一些比较艰辛的,或者说特别难的事儿?

刘晓宇:其实每次说到这个事情我自己都觉得挺压抑的。

张涛:看来不少啊。

刘晓宇:对,我刚去村里第三天的时候,我爸爸在老家就住院了。住院之后,我一直说想回去看一下,而且当时医生给的诊断也是蛮严重的,就是说已经是脑血管渗血了,整个人不能动了,就躺在床上,一旦动作太大了马上就会形成血管爆裂。

当时其实我是挺想回去看一下,挺想照顾一下老人,因为从小我母亲就去世了,一直是我父亲带我长大的,但是后来因为村里的事实在太多,我也一直没有走开。然后没有想到,就在第三天的时候,我父亲就过世了,其实我一直觉得挺遗憾的。从隆林回到吉林,可以说是跨越了大半个中国这样一个奔丧路,那种心情,真的你不切身去体会,你真的是体会不到的。

张涛:当时会不会有一些心底里的后悔?就觉得我没有及时地第一时间回去,被这边的事情或多或少耽搁了,感觉遗憾、后悔?

刘晓宇:其实后悔是有的,不可能不后悔,毕竟老人离开了我们,真的就是永远见不到了,你回去看到他躺在那儿的时候,你觉得其实是内心非常挣扎的一个过程。但是我回去之后,我家邻居当时跟我说过一句话。他说:“晓宇,其实你去做第一书记的时候,你爸特别地开心,每次都会跟我们说我儿子去扶贫了。”听到邻居在跟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心里挺温暖的,毕竟我做这件事情是我爸爸很认可的,对于他来说,他儿子做的事情是让他骄傲的。

张涛:他理解,并且感到欣慰。

刘晓宇:对,其实在我们东北老家一般守孝至少要守到21天,但是我父亲出殡之后我马上就回来了。我一直告诉我自己,他(父亲)不会怪我的,因为我做的事就是他想看到的事。所以到目前为止,每一次当我遇到挫折或者说是遇到一些阻碍的时候,我都觉得父亲有一种力量一直在助推着我往前走,一直要服务好这些村民,服务好这些老百姓。

张涛:嗯,这也变成了一种信念。也正因为有着想去改变一个地方发展的这样一个信念,所以遇到更多的困难我们也会迎难而上,或者说也会更加积极地调整自己,把该做的事情做好。

刘晓宇:对。

张涛:说到这儿也得说回晓宇的身份。我们是广播人,作为广播人,来到基层、来到村里为乡亲们做了什么事呢?你想了怎样的一些点子来帮助乡亲们走好脱贫路?

刘晓宇:其实刚去村里我在走访所有贫困户的时候,我会发现国家的政策其实是非常非常好的,有很多的政策是帮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但是老百姓对于政策吃不透、吃不深,没办法把政策真正地用到他的脱贫当中来。

张涛:不太了解。

刘晓宇:对。那我代表一个广播人,当时我想到如何通过广播这种短、平、快的形式,把这些政策让老百姓能够知道、能够了解?所以我就在村里又继续干起了我的老本行,继续做广播,我在全区首创的一个“新时代空中讲习所”。

张涛:那效果怎么样呢?现在来看?

刘晓宇:其实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易地扶贫搬迁是我们广西非常有亮点的一项工作,但是我们之前在做易地扶贫搬迁推广的时候,老百姓知道有易地搬迁,但是他不敢搬,他怕他的土地被收回,这是他的命根子。我在了解这个情况之后,我就马上在我们的“空中讲习所”里边把整个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揉碎了,给它分成几大块,一项一项的通过“空中讲习所”来给老百姓讲解。其实讲解之后效果还蛮好的,马上有一些村民主动去报名了,今年(明年)春节他们就会在他的新房里来过新年了。

张涛:我有点好奇的是,咱们者徕村的乡村广播“空中讲习所”播音员是谁啊?是你自己吗?

刘晓宇:哎呦,其实我只是个客串而已,客串个开头,客串个结尾。

张涛:也干过(播音员)。

刘晓宇:对,因为在村里主要是以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为主,他们跟外界的接触不是很多,他们的普通话接受的能力也不是很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独创了一个想法,就是我们在村里聘请了两位贫困户,用他们当地的本土语言来播讲这些新闻。

张涛:这也是用心了,看起来是一个细节,但是也是考虑到了我们传播的一个效果,为当地人度身定制的一种传播的方式,这样的话可能大家更好理解一些相关的脱贫攻坚政策,更好地能让他们用起来。

刘晓宇:对,不仅是让老百姓用起来,而且我们这两个播音员,有一个小伙子也是一个90后的高中毕业的小伙子,因为父母是残疾,他主动放弃了外面的世界回乡创业。当他在我们“空中讲习所”播到比如种桑养蚕的内容,也会激发他自己的内生动力。今年他自己也报名,明年也要种桑养蚕。其实我是想通过这样一个形式不断地激发我们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让他们不断地去找到一些致富的门路。

张涛:嗯,此刻我们就有一段关于“空中讲习所”的录音报道,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出“空中讲习所”开播现场音“和前几年相比,您觉得现在家里的日子有什么改变呢?……”,压混)2018年7月6号,广西首个“新时代空中讲习所”在隆林各族自治县贫困帮扶村者徕村开播。

在者徕村那利屯屯级化广场,广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新闻910主持人胡戎正在与当地村民聊着他们的脱贫故事,开启了“空中讲习所”的第一讲。这也标志着广西首个“新时代空中讲习所”--“新闻910—者徕新时代空中讲习所”正式开播,北部湾在线网站的“新时代乡村讲习所”专题页面也同步上线。亲切的语言、感人的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村民韦尚团的注意。(出录音)“我通过空中讲习所,能够了解到国家的政策和国家脱贫攻坚(方针),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空中讲习所是广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新闻910等三个党支部根据自身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广播特长而策划设立的。它依托设立在村里的广播站和新时代讲习所,利用广播这种群众喜闻乐听的载体,深入讲上级精神、惠民政策、脱贫技能等,充分满足者徕村群众的需求。广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新闻910将定期挑选精品节目和录制一批符合当地生产实际的农业科技讲座播出。广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新闻910总监阳岌:(出录音)“我们希望通过设立‘空中讲习所’,在村里打造一支‘不走的宣传队’,为新时代思想、政策、新风的传播,为乡亲们尽早脱贫,尽一份我们广播人一份微薄的力量。”

广西广播电视台正与隆林各族自治县加强联系和配合,积极探索基层理论宣传的新途径、新办法。

张涛:广播人发挥咱们的特长,做好节目,做好宣传,大家可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脱贫攻坚的动力更足了。

【片花:公益—第一书记和他的空中讲习所】

张涛:在我们的节目进行当中,此刻我们也是收到了不少网友、

听众的留言,我们来听一听他们是怎么说的。这位叫做“莫尘”的网友,他说:“要说广西的变化,我觉得最大的变化在农村。以前我们村生活挺苦的,都没几个钱,这些年我们做乡村旅游,不少人都做了农家乐,交通也方便多了,现在盖两三层小楼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确实是很直观的一种生活的感受哈。

这位叫做“七秒记忆啦啦拉”的网友说:“作为南宁人,我离不开中山路、农院路的美食,还有园博园开园、万象城网红地铁站、已经成功办了十几年的东博会,这些都让我感觉到生活很美好,我们广西越来越好。”

“智慧树996”说:“正在听你们节目,我觉得扶贫干部真不容易,但你们的付出很有价值,由衷为你们点赞。”感谢您的收听、关注和鼓励。还有这位“食之有曰”,他说:“大美广西,民族团结一家亲,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身为广西人幸福感满满。”

网友们的留言都很中肯,我们也是感谢网友对于我们脱贫攻坚工作的支持。晓宇,你到咱们者徕村来有多长时间了?

刘晓宇:我是今年3月份下去的,到现在也有8、9个月的时间了。

张涛:8、9个月时间了,其实我问你这个话有点明知故问,因为我一直在关注你的朋友圈,我经常看到你发的一些东西,你也看到了我经常给你点赞。

刘晓宇:点赞最快的就是涛哥,而且每次都给我几句鼓励的话,在村里这种干活的力气也更足了。

张涛:说实在的,我对你的行为是非常敬佩的,心向往之,但是岗位所限,现在我们暂时聊一聊这些事。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你前一阵发的关于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个细节,就是你帮咱们村民联系种猪是吧?我看到了一些相关的照片,你也贴出来的,村民们领到小猪都是挺开心的,这是个什么事儿呢?

刘晓宇:其实是这样,深圳罗湖区是对口帮扶隆林县的,在今年我们也是争取到了他们一个黑猪养殖的项目,提供给我们村的贫困户发放黑猪每户5头。但是在发放完黑猪之后,毕竟名额有限,其他的群众就跟我提出,说“书记,我发现现在养黑猪很好”,因为养黑猪的猪苗是赠送的,猪是保价回收的。比如说你养够6个月保价回收7块钱,如果你养够8个月,保价回收是8块钱,而且当这个价格低于市场价的时候是按保价来回收的,当这个价格高于市场的时候是按市场价来回收的。这样的话老百姓是吃了个定心丸,不会因为市场波动而影响到他的收益。

张涛:有一个保底的收益啊。

刘晓宇:对。当看到这种情况之后,就有很多非贫困户找到我,说:“书记,其实我们也想养,但是我们没有本钱。”看到老百姓那颗想致富的心,我就马上联系了我们本土的一个黑猪养殖公司,我就找了他们的老总。我说:“李总,你看能不能用同等的一些好政策给我们村其他的贫困户也发一点猪苗?给一点猪苗给他们养?”我也很理解那些老板,他说:“给猪苗是可以,但老百姓必须要先付猪苗钱,然后签合同,我保价回收。”

张涛:他也要保底。

刘晓宇:对,但是有一个问题,老百姓他没有那么多钱,他想养5头、养10头,一头黑猪价格是300-400块钱,他如果养10头的话要3000-4000块钱。3000-4000块钱可能在南宁来说并不多,但是在村里来说可能是村民们一年卖玉米的钱了。我当时也很为难,怎么办呢?说难听点就是死皮赖脸去缠着那个李总,称兄道弟了,我说:“你帮兄弟一个忙,你看能不能赊给我们一点黑猪?”后来那个李总可能也是被我的真诚打动了,但是他提了一个要求,说“赊猪苗可以,但是你要作为中间人做保证”。

张涛:你要做担保。

刘晓宇:你要做担保,如果贫困户的猪苗钱不给我,他找我要钱。其实当时我心里也挺忐忑的。

张涛:这一下压力就转到你自己这儿了。

刘晓宇:对,我回来又跟群众说了一下这个事情,其中有几个中年的阿嫂跟我说,说:“刘书记,你还不放心我们吗?你让我们赚钱了,我们怎么可能让你搭钱?”这句话让我心里觉得特别的暖,也特别的有力量。

张涛:大家彼此互相支撑、互相理解了。

刘晓宇:对,我当时就跟李总说“没问题,我担保,这个字我签了。”然后第一批黑猪一共是要回来了55头,现在村民养得还都很好,因为有技术支撑,有保价回收,村民养殖的积极性也很高,就像我刚才提到的牧草一样,现在我们村的牧草和猪已经融合到了一起来。

张涛:这也算是我们当地特色农业发展的一个事例了。

刘晓宇:对,我们也在努力地往这方面来靠拢。

张涛:那就我们者徕村来说,下一步有没有一些进一步的关于脱贫攻坚方面的计划打算?包括说你们有没有时间表啊,什么时候让咱们这个村庄能够脱贫摘帽呢?

刘晓宇:嗯,其实到今年我们整个者徕村就是预脱贫的贫困村了,大庆之后我们“四合一”的核验马上就要开始了,如果“四合一”核验顺利的话,我们者徕村今年就顺利脱贫摘帽了,而且我们的贫困发生率也真正地降到了2.7%,达到了国家的一个脱贫标准。其实我觉得脱贫并不意味着扶贫工作的结束,而是又一个新的开始。我们现在初步打算,可能明年会涉及到黄金百香果的种植,我相信通过电商平台可以把我们的百香果卖得更好,也会不断地增加我们老百姓的收入。

张涛:嗯,确实,听了晓宇这样一些讲述,能够感觉到,由者徕村说开去,产业扶贫其实它也是我们整个广西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金钥匙。多年来,广西上下扎实地推进产业扶贫的各项工作,精心组织特色产业发展,产业扶贫工作是亮点纷呈,比如说广西农业部门就提出“县级发展5+2”、“村级发展3+1”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产业精准扶贫新路子。今年在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的典型当中,广西“县级5+2”和“村级3+1”产业精准扶贫规划位居第一位。

这几天,凤山县金牙乡猛干村巴项屯卢光金的心里总是乐呵呵的,他种植的核桃树,经过多年的精心护理,终于开始挂果了,一谈起核桃树,卢光金总是滔滔不绝(出录音):我核桃种了30多亩,今年已经收了10亩,10亩收了1200多斤,价钱15块1斤,已经收了一万八千多元。种核桃肯定好了,每一年都有收入,还有再过几年,我那么多核桃全部得收了,一年可能四五万吧。

如今,像卢光金这样通过种植核桃脱贫的贫困户,在河池就有1万多户。近年来,河池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助力农户脱贫增收,成效明显。到2017年底,全市核桃产业已覆盖到11个县(区)145个乡镇1542个村40多万户,完成核桃种植255万亩,核桃产业已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预计到2020年,河池全市核桃种植面积将达到300万亩。

同样,在扶贫产业开发上,百色市芒果产业也走出了一条“两送、两联、两培育”的发展之路,百色市一跃成为全国最大芒果生产基地,被国家农业农村部列为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芒果已成为百色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摇钱树”。

百色市农业局总农艺师何昌锐(出录音):“两送”就是送政策和送技术,“两联”就是联金融和联市场,“两培育”就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培育新型业态。目前,我们百色芒果总面积已达129万亩,其中投产面积67万亩,产量66万吨,产值35.5亿元。仅此一项,累计有6.8万户25.23万人告别了贫困。

截至目前,广西106个有扶贫任务县和广西50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都参照自治区下发的特色产业目录,遴选确定“5+2”个特色产业,县内的贫困村也遴选确定“3+1”个特色产业。

据统计,2018年广西有54个贫困县特色主导产业覆盖贫困户77万7577户,较2017年增加了17.4%。目前广西贫困地区新增果树种植面积达20万亩,水果产量增加15万吨。2018年建设稻渔生态综合种养示范基地50多个,稻渔种养面积同比增加50%,贫困群众每人每年稻渔增收可达1000元以上。

张涛:欢迎继续收听广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新闻910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特别直播节目《砥砺奋进六十载,八桂大地谱新篇》,我是主持人张涛。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哪些广西发展的变化让您印象深刻?欢迎您在直播的过程当中登陆“新闻910”的新浪微博参与互动,也可以添加“新闻910”为微信好友,参与语音互动,期待您的参与。此刻我们邀请到了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者浪乡者徕村的第一书记刘晓宇来到我们的节目直播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这句生动而深刻的话,在广西各族群众迈向小康社会的进程当中,贫困地区的农民群众不能掉队。但是广西不少贫困群众是生活在大山当中,特别是生活在条件比较恶劣的石漠化山区。相信晓宇对于这个情况,应该是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和了解。

刘晓宇:是的,涛哥。其实在我下基层开展扶贫工作以后做了一些学习,广西一共有193万公顷的石漠化土地,这也给广西部分地区带来了脱贫之困、发展之困。对于在这些地方的群众,我们广西是采取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方式来将他们转移出来,“挪穷窝”来斩断他们的穷根。

张涛:晓宇,这些环境比较恶劣的地方你去过吗?

刘晓宇:当时在采访的时候也去过了很多地方,这些地方确实是缺土地、缺水,而且各方面的条件都不是很好。比如说我下了基层就听到了地方的一些群众说的一句话,“包子掉到地上,狗都追不回来”。

张涛:这话什么意思?怎么理解呢?

刘晓宇:它就是形容那里的地实在是不平坦,包子掉到地上就滚到山沟去了,狗再怎么攀岩也找不回来这个包子了。

张涛:说明这个地理环境、条件比较恶劣。

刘晓宇:对,非常的恶劣。这样的环境保不住水,土地资源也很缺乏,发展生产的确比较困难,所以说这些地方开展易地扶贫搬迁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张涛:确实啊。但是,走出大山可能还不行,易地扶贫搬迁其实也并不是说那么简简单单的搬了家就完的事情,我们来听相关报道。

能过上小康生活是百色市德保县敬德镇驮信村陇许屯的黄英达一直的梦想。易地扶贫搬迁让黄英达从穷山沟搬进了德保县城南移民安置小区,在这片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老乡家园”的小区里,扶贫车间就开在黄英达家的楼下。(出录音):我们村是一个很偏僻的石山村,四周都是围绕着山,我们家住在深山里面,村子又缺水,土地很少,什么东西都种不了。政府补贴,我们只付了一万块就可以搬迁到这里住了。我就来到我家楼下的扶贫车间上班了,都愿意来,因为离家很近,一天上八个小时,主要生产玩具,以后还要做包包、衣服、雨伞这些,以后平均(工资)都要三千元以上。

易地扶贫搬迁是广西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之一。把居住在

“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贫困群众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地方居居住,还要他们确保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广西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之一---平果县易地扶贫安置点“吉祥小镇”特意选择建在平果县工业园区旁边,同时也在安置点设立扶贫车间,为群众就业提供更多选择。

扶贫更要扶智。百色市田东县林逢镇易地扶贫搬迁平洪安置点里,配套建设幼儿园以及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滨江学校,为移民搬迁户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保障搬迁户子女就近就学无障碍。崭新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这些都让跟着父母搬迁过来的初一学生黄妃开启了对新的学习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出录音):走几步就到家了,原来都是要坐车的,坐不了只能走路,起码一个小时,下雨天有时候去学校鞋子都是泥土脚都是湿的。来到滨江学校每个月为学生提供补助,而且设备都很先进,对我们学习方式都很好。

一开始村干部动员搬迁,何文兵的父母并不积极,老一辈对土地的眷恋让他们害怕走出大山。但对在外闯荡过的何文兵来说,他相信“树挪死,人挪活”。跟村里的白裤瑶群众一起搬进河池市南丹县“千家瑶寨

万户瑶乡”易地扶贫搬迁里湖王尚安置点后,结束了何文兵一家10口人挤在山里7、80平方米的房子里的历史。现在,他们拥有了一栋三层的楼房,何文兵的妻子开起了便利店,而他自己则在为成为一名客栈老板而努力。(出录音):这里离小七孔很近,那里不管什么时候游客都爆满,人多消费也多,收入也提高,所以旅游肯定是我们这里最好的选择。

从2016年到2018年9月底,广西有超过64万贫困人口搬出大山。易地扶贫搬迁让老乡们搬出“穷窝”,发展产业让搬出来的日子更有奔头。河池市南丹县里湖瑶族乡乡长陆朝金(出录音):我们设计按照今后要打造5a级的景区来布局的,整个搬迁户都参与到发展民居民宿,还有开发一些白裤瑶文化的旅游产品,预计明年五月份就可以投入使用。我们主要也就是通过文化旅游扶贫这一块来增加群众的收入。

张涛: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也是“挪穷窝”“斩穷根”的关键之策,广西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就是让老乡们“搬得出”“

稳得住”“ 能致富”“ 可融入”,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片花】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广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从大会战到特殊区域攻坚,再到精准识贫、扶贫、脱贫,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全区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用绣花功夫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为贫困群众“绣”出一幅脱贫致富新画卷。广西农村贫困人口从40年前的2100万人减少到2017年的26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70%下降到了5.7%。如今,广西已迈出坚实步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壮乡人民绝不掉队。

张涛:欢迎收听广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新闻910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特别直播节目《砥砺奋进六十载,八桂大地谱新篇》。感谢广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新闻910记者、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者浪乡者徕村第一书记刘晓宇,来到我们的直播间和大家分享他的扶贫工作体会,我们稍后再会。

刘晓宇:好,谢谢大家,也欢迎大家来到我们者徕村作客。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