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好手欢聚武鸣灵水赶歌圩。 (武鸣区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骆越文化的发祥地,山歌是武鸣的特色民族文化。在田间地头、山坡绿野间,壮家人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唱对应答,形成独特的“歌圩”。4月6日,2019年第十一届广西歌王大赛——“灵水歌圩”斗歌盛会放声开唱,为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奏响序曲。古老的山歌经过传承和创新,越唱越年轻,受到未成年人的喜爱,绽放出新的生命力。
歌王争霸
引八方游客来赶圩
4月6日,第十一届广西歌王大赛——“灵水歌圩”斗歌盛会放声开唱,为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造响声势。斗歌台上金曲频出,广西各市的歌手为“歌王”称号一决高下,观众与参赛者遥相呼应,现场汇成了一片热闹欢腾的歌海。
以歌会友、斗智斗勇一直是广西歌王大赛——“灵水歌圩”斗歌盛会的一大特色。今年,广西各市各挑选了3名歌手参加歌王大赛,历届歌王不能重复参赛,歌王争夺更公平、更激烈。参赛歌手身穿不同风格的壮族服饰,两人一组,相互对歌,围绕党的方针政策、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建设,以及积极向上的民风民俗等内容即兴演唱,最终评出6名歌王。
比赛的斗歌语言种类分为汉歌组(桂柳话)、壮歌组(壮语)、白话歌组(粤语)。在壮话歌曲比赛中,可以用壮话演唱或翻唱中外歌曲、戏曲唱段,或翻唱原创、民歌、流行、摇滚等歌曲。
“我爱我祖国,生活奔小康,建设好家乡……”获得本届“歌王”称号的南宁市代表队队员潘乃利演唱了一首壮话改编版《我和我的祖国》,生动演绎了壮乡人民的幸福生活。“我们的歌曲具有壮族文化特色。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扬壮族传统文化,歌曲展现了壮族人民建设家乡的成果。”潘乃利说。
玉林市代表队队员韦可连也获得本届“歌王”称号,“一进入武鸣就感受到浓浓的‘三月三’壮族文化氛围,各地歌手表现出来的实力也让人惊叹。”韦可连说。
非遗传承
传统文化经久不衰
一天不唱山歌心里就憋得慌,这是武鸣人对山歌的真切情感。
为更好地传承发展歌圩文化,武鸣从1980年起主办“三月三”壮族歌节,武鸣区文化馆馆长余燕鸣介绍,在歌圩活动中,武鸣开展独具特色的山歌擂台赛、千人竹竿舞、抛绣球、抢花炮等壮族文体活动,并举行盛大的招商推介会等经贸活动,使歌圩活动成为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发展的有效载体。
“武鸣被誉为‘中国壮乡’,山歌历史悠久。歌圩活动不断丰富,促成了如今繁盛的面貌。”余燕鸣说,武鸣在申请非遗的路上不断努力,申报的“壮族三月三”最终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期间,新设的“非遗”美食街也将闪亮登场,包括壮族五色糯米饭、武鸣柠檬鸭、武鸣榨粉、灵马鲶鱼等一批“非遗”美食纷纷上场助阵,玉泉土鸡、艾馍、蕉叶糍粑、血灌猪肠(猪龙贡)、武鸣小吃米花糖等也会出现在“非遗”美食街上,各级“非遗”美食项目传承人将进行现场制作,增强人们对武鸣壮族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意识。
文化入校
壮话歌越唱越年轻
4月3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壮族三月三”传承基地——南宁市武鸣区太平镇庆乐小学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壮族文化传承节”,除了本校师生,不少海内外同胞也慕名前来,把壮话歌和“壮族三月三”逐渐向世界传播开去。
“壮族三月三”南宁市级非遗传承人、武鸣文化馆原馆长黄天恒一直试图培养年轻人,将“壮族三月三”的壮话歌、壮族舞蹈、传统民俗传承下去。未成年人表现出的好奇心吸引了他的注意,庆乐小学等中小学成了他开展壮话歌曲教学的常驻点,壮话歌曲深受孩子们的喜爱。4月8日,庆乐小学将派出两支队伍参加2019年武鸣“壮族三月三”壮语歌曲演唱大赛,展示民族文化传承的新成果。
壮文化进校园是“壮族三月三”传承中的重要部分。“青少年是文化传承最直接的载体,只要愿意学,每一个青少年都可成为非遗传承人。”黄天恒说。(记者 胡明峰)
30名民族山歌手灵水河畔同台飙歌
第十一届广西歌王展演产生6名“新歌王”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南宁讯 (记者 蒋林 通讯员 谢中国)三月初三摆歌台,唱着山歌等你来。4月6日,第十一届广西歌王展演“灵水歌圩”斗歌盛会在南宁市武鸣区灵水公园举行,30名来自全区各地的山歌选手登台献技,角逐一年一届的“歌王”桂冠。
三月初三对歌台,歌圩挤挤聚人才。晋级第二环节斗歌的14名歌手使出浑身解数尽展歌喉,歌手的天籁之音和妙语斗歌引来现场掌声笑声不断。最终,产生了6名新歌王:谢耀平、秦学依获得“汉歌组歌王”,晏翠隆、韦可连获得“白话歌组歌王”,潘乃利、潘文禄获得“壮歌组歌王”。
由广西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西群众艺术馆、武鸣区委、政府承办的第十一届广西歌王大赛——“灵水歌圩”斗歌盛会,是历届“三月三”保留节目。今年为了培养更多年轻民族山歌手,前十届获得歌王称号的歌手不再作为参赛对象,增加了比赛的激烈性。本届斗歌盛会延续以设区市为参赛单位的做法,每个设区市组织三名歌手参加歌王大赛。为了增加斗歌的难度和趣味性,所有歌手需围绕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新中国成立70周年、精准扶贫等主题,以积极向上的民风民俗、山歌、情歌等内容进行演唱,同时由歌手抽签确定对手和题材。
据悉,为了更好地组织不同地方民族歌手参赛,斗歌语种类划分为汉歌组(桂柳话)、壮歌组(壮语)、白话歌组(粤语)三个组别分类进行斗歌,凸显了广西民族语言文化特色。歌手们即席现编的斗歌歌词,丰富了广西山歌文化内涵,推动广西山歌文化的守正出新、传承与发展。
获得本届“汉歌组歌王”的秦学依,是象州县马坪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科的一名骨干,为了更好地推动所从事的健康教育工作,她经常用山歌宣传医学卫生知识,会讲壮话的村寨就唱壮歌,不懂壮话的村寨就唱桂柳山歌,深受群众欢迎。秦学依说:“我学唱山歌已有三年半了,把喜欢唱歌、热爱山歌的姐妹拉入群内,我们在群里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