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风雨兼程,时间的年轮烙印着共和国奋斗的足迹!
70年披荆斩棘,八桂大地,处处生机盎然,充满“春天”的希望。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别节目《共和国的广西印记》,
讲述八桂儿女为建设新中国燃烧的青春岁月,记录壮乡大地激情奔跑的追梦记忆!
共和国的广西印记——《京族传承》
京族主要聚居于东兴市江平镇的万尾、山心、巫头三个海岛上。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拥有迷人的文化。京族被评选为国家级非遗名录2项,自治区非遗名录5项,市级非遗名录7项,县级非遗名录14项。京族文化都有哪些特色?广西是如何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今天,我们走进东兴京族生态博物馆,京族讲解员赵霞为我们讲述京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京族讲解员赵霞
京族是我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也是广西特有的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全国现有人口2.8万人左右。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京族人还自称为越族,但是在1958年那年开始,国务院就把它改名为京族。
京族踩高跷捕鱼
在京族传统文化中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举办哈节,哈节在京语中是唱歌的意思,哈是唱歌的意思。
哈节是京族最为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哈节主要分为迎神、祭神、唱哈、相饮、送神几大部分,首先全村的男女老少都会穿上盛装出到海边迎神,迎完神了以后就回到哈亭里,祭完神了以后就会唱哈,最后一部分是送神。其实哈节是融文娱、祭祀于一体,以团聚乡民、商议决策等主要内容,在2006年的时候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
京族有自己的文字——“字喃”,京族的字喃一共是三万七千多个字,它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方块字体,主要是采用假借形声会意等方法来造字,直到现在京族还在民间流传的歌本、典籍中流传喃字。现在京族地区的一些学校里面都会开设有这样的字喃课程,苏维芳老师会定期去给孩子们上课,尽量不要失传。
京族字喃
解说员赵霞所说的苏维芳,原来是防城港市公安局的副局长,也是京族人,他退休以后积极收集、整理,抢救京族文字——“字喃”。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苏维芳
苏维芳:“凡是用字喃来记载的文化就叫字喃文化,哈亭的祭文里很多的议程,里面很多的文章都是喃字来写的。我们办了喃字京语培训班,还有搞喃字书法,也是为了传承喃字文化。为了培养孩子从小学习京族语言和文字,我们跟京族学校商量,从2010年到现在,在京族学校里从4年级以上到初中,每个礼拜一节字喃课。”
京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音乐舞蹈极具民族特色,京族的音乐渐长于独弦琴和民歌,独弦琴顾名思义也就是一根弦,它主要是由琴弦、琴身遥感,琴轴几个部分组成,它属于泛音演奏乐器,如果你要把完整音阶弹出来,是要靠遥杆去帮忙的。独弦琴在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所以直到现在京族已经有两项国家级非遗了。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弦琴的传承人苏春发,把独弦琴这一门濒临失传的手艺重新发扬光大。说起这些年独弦琴的复兴,他很是欣慰:“我教出300多个学生,我希望我的学生像我一样热爱京族文化,好好传承京族独弦琴文化。”
广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记者甘智锐采访独弦琴传承人苏发春
京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主要构成要素。京族生态博物馆正通过政府主导,专家指导,当地居民参与来共同承担起京族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传承与发展。京族生态博物馆馆长苏海珍希望京族文化能不断传承、生生不息:“我们馆藏起到挖掘、保护、研究、传承这几个作用。比如说像踩高跷,原来仅限于经验丰富的成年人踩高跷,我们要怎么把它传承下去?我们会组织一些学生来学习踩高跷,让更多年轻人也能够接触了解这个文化。包括京族名歌,只有几个老艺人会唱,都出现断层了,我们就举办一些培训班,也是让年轻一代了解民歌,让他们喜欢,我们也把民歌走到校园去了。”
本期节目特别鸣谢:东兴京族生态博物馆
记者 甘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