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了网络用语 你还会好好“说话”吗?

新闻眼|来源:北部湾在线综合整理2019-05-17 15:42:50|网络编辑:杨琪玉

网络环境下,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网络用语表达思想情感。很多习惯于使用网络用语的年轻人,语言越来越贫乏,偶尔说句成语都觉得不习惯。

“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敲代码,一天下来用的英文字母比汉字多,用的计算机语言比汉语多,感觉自己的语言能力都退化了,话到嘴边也找不到合适的词,只好别人说什么,自己就跟着说什么。”在北京市中关村工作的程序员小周说。

“平时都是在网上跟人聊天交流,一天噼里啪啦能发好几千条。可到了要写正式材料的时候,憋了几个小时也写不出来,好多说法都不知道该怎么用书面语表达。”一名网友在网上抱怨,引发不少共鸣。

\

除了表达乏力,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的问题也广泛存在。今年年初,一部热播古装剧收到了“能气死语文老师”的评价,文白夹杂的台词被挑出多处语病,比如“款待不周”“听过一些耳闻”等,有网友评论说:“简直头皮发麻,想要拿红笔批改的手快要按不住了。”

\

\

2018年5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关于全面提升裁判文书质量切实防止低级错误反复发生的紧急通知》,针对个别裁判文书存在低级错误等问题,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加强源头治理,并落实相应司法责任。此前,“带病”法律文书频频出现,例如某地人民法院的一份判决书,被网友爆料存在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语法错误等诸多问题竟达68处之多。

“感觉自己语言不丰富、不得体有多种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受访者在上学的时候,可能只是把语文当作应试工具,没有下功夫多读书多练笔,语文没学好,导致语言素养水平不高。如果使用语言不规范,出现了错字语病,甚至表达了完全相反的意思,这就违背了初衷,达不到预期效果。”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顾之川说。

\

如何让语言使用更规范、更得体?语言的优美在于其独特的表达功能,在于能否满足表达需要、是否适应场合和情境。一味使用网络流行语会钝化我们的感受,滥用华丽的书面语同样会让表达苍白空洞。因此,使用语言要力戒盲从,做到“修辞立其诚”,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用差异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适时调整 不断规范

使用语言文字,该遵循哪些规范?200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正式施行,指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据了解,语言规范包括字形规范、字音规范、标点符号规范、词语使用规范、语法规范等,依据标准是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相关文件,如《汉语拼音方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汉字简化方案》《简化字总表》《标点符号用法》等。

对于一般使用者来说,直接查阅规范标准不太现实,工具书成了必不可少的助手。

\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的每次修订,都会参照国家有关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变化调整,并结合社会变化和学术进展,所以修订永远在路上。修订周期太长,不能反映语言生活的发展变化;修订周期太短,读者会感觉无所适从,因此修订周期会找一个平衡点。” 商务印书馆汉语编辑中心主任余桂林介绍。

有人说:网络用语就是互联网时代的“白话文”

网络语言的形成和方言的形成有很类似的地方,那就是它和人们的活动半径有关。过去人们的活动半径受限于交通工具,而如今,人们的活动半径则被人们的兴趣爱好所决定。如今是信息爆炸的年代,但人的精力有限,所以只能关注他们感兴趣的信息。有人喜欢体育,有人喜欢文学,有人喜欢电影,有人喜欢娱乐八卦……这就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群体,就像是古代一个又一个地区。

如果说古代的地区是被环境隔绝的,那么如今的网络群体就是被爱好隔绝的。时间久了,就会形成方言,也就是群体内部的人使用的语言。比方说喜欢英国电影的人,就知道卷福、法鲨、抖森、一美都是谁,而喜欢NBA的朋友,听到浓眉哥、字母哥这些外号就会会心一笑。这就是网络用语,每个群体的网络用语在外人听来就像是天书一样。

当网络用语走进生活 你都知道啥意思吗?


\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它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我们所处的环境。而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语就是最便于交流的语言。

学者谌旭彬认为,“语文教育的核心目的,是训练学生熟练运用时下的主流语言、文字工具,来自如、自由、自洽地自我表达。这是第一目的,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其他任何目的,继承传统文化也好、培养文学才能也罢,只要出现冲突,都须为第一目的让道。”所以只要能“自如、自由、自洽地自我表达”,网络用语又有何不可呢?

从2018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看当代年轻人生活态度

先给大家说个故事:某天,当红明星“锦鲤”和“杠精”不期而遇,彼此“确认过眼神”,又讲了几句“土味情话”,于是“官宣”:双方情投意合,决定一起“C位”出道,冲击某个年度榜单。听完这个蹩脚的故事,有些人或许一头雾水,但也不排除,机智的你能get到笑点。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度十大网络用语”里,上榜的热词依次为锦鲤、杠精、skr、佛系、确认过眼神、官宣、C位、土味情话、皮一下、燃烧我的卡路里。说实话,这些热词虽然流行一时,但也不是每个都能真正在我们的语言文字中沉淀下来,变成经典语汇流传下去。不过,即便热词会变冷,它们也都证明了语言作为日常交流工具,本身所富有的活力与张力,以及变化的能力与动力。

\

即便天天上网,对这十个词的含义和来头,也不是全都清楚,毕竟,网络热词潮涨潮落,来得快也去得快,有时候难免一不留神就滑过去了。当然,对于深爱网络、深度介入其中的网民而言,即便不明就里,也应该不会陌生。生活中,也听到过“确认过眼神”的旋律,用过“skr”的表情包,跟朋友合影时也抢过“C位”。网络的魅力,或许正在于通过你与我、我与他的信息交互,使诞生于角落的新事物扩散开来,从小众抵达大众。愈来愈多的网络用语,将网络内部的话语体系进一步推向网络之外,促成人群之间的理解、交融,也让人窥见时代面貌之一种。

细瞧这十个热词,最直观的感受是,许多热词都关乎大众娱乐产业。含英文的两个词“skr”“C位”,均出自选秀节目;旋律魔性的“燃烧我的卡路里”,是新晋偶像的音乐作品;“官宣”,则是一对明星公布婚讯时用的词。可以说,娱乐圈撑起了热词榜的半边天。

\

\

其实,不管热词从什么领域产出,既然成为“热词”,也都呈现着生活、影响着生活。人们转发“锦鲤”,是要为生活加持一份好运气;人们调侃“杠精”,是因为他们既给生活添堵、也给生活添乐;人们“确认过眼神”、讲一口“土味情话”,是日常人际交往的需要,是默契感、认同感、真诚感、距离感的试探与拿捏;人们时而“佛系”,与世无争,瘫坐沙发,又时而进取,要“燃烧卡路里”,赢得他人的“skr”喝彩,这也是生活节奏的张弛之法。说到底,所有的热词,都既是生活的产物,也是生活的因素。不同热词,其背后各有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也都折射着不同的心态。

\

热词即生活,热词即态度。2018年的十大热词,起码代表了不尽相同的生活态度。这些生活态度,我们可以择其一二,奉为心中的价值坐标;也可以兼而有之,根据不同情境进行取舍、组合,使我们的精神状态能得以调适,在遭遇生活的坚硬时更富于弹性。当然,我们也可以跳出榜单,选择属于我们自己的热词,用独立的生活态度过上自己满意的日子。无论怎样,让自己有一份对生活的态度,活出自己的精气神,这或许是网络热词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

新闻来源:人民日报、新文化报、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