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至26日,来自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本地主流新闻媒体等近30家新闻媒体的记者编辑组成的采访团深入崇左、百色、河池市,围绕“革命教育”“脱贫攻坚”“老区变化”“生态发展”“乡村振兴”等主题,通过融媒传播、全媒表达,展现我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融入脱贫攻坚取得的显著成效。
靖西市南坡乡
“石头缝”里种果树 结出甜蜜致富果
7月24日上午,采访团来到靖西市南坡乡,过去这里的村民生产生活面临“饮水难”“交通难”“产业发展难”等“四难”,在“扶贫政策好”“干部干劲好”等“四好”中逐渐得到解决,在“石头缝”里种出了“致富果”。
现在这里主打“桑蚕水果之乡”,截至2019年初,全乡发展桑园面积达3.5万亩,果园面积达1.9万亩,达到“人均一亩桑、户均三亩果”目标。2018年,全乡水果种植农户2333户中已有卖果收入的贫困户达819户。
其中,逢鸡村全村水果种植3650亩,人均达2.25亩,全村114户贫困户特色产业覆盖率100%,2014至2018年逢鸡村已有贫困户60户242人通过种植脐橙实现脱贫。
百色市田阳县
芒果丰收交易忙
7月24日下午,采访团来到百色市田阳县三雷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眼下正是芒果交易旺季,市场里一片芒果香气。有芒果种植户介绍说,今年芒果销售行情不错,5月份就已经有收购商到地里“预定”,目前他的销售额已经超过30万元。
记者了解到,在芒果交易旺季每天可提供3000多个就业岗位。该市场运营以来,还助推农民增收和精准脱贫:有蔬菜种植农户近3万户,蔬菜产业辐射带动全县贫困户2000多户共8000多人,促进农民人均增收3600多元;芒果种植农户近5万户,产业覆盖贫困户1万多户,芒果种植实现农民人均收入4200多元。该市场已经成为田阳解决易地搬迁扶贫就业和后续发展问题的重要载体。
百色市粤东会馆
保留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精神
7月25日上午,采访团来到百色市粤东会馆,这里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等革命先辈发动和领导百色起义时就曾在这里停留过,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人们缅怀先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
党建促脱贫 村民奔小康
7月25日上午,采访团来到甲篆镇百马村坡纳屯,这里依山傍水,地势平坦,建成了具有浓郁田园风貌的乡村景区,走出一条党建促旅游脱贫的成功道路,从2005年无游客到2018年接待游客突破80万人次,年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2000多元到2018年的2.26万元,坡纳屯成为全县旅游扶贫的发源地。
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
深巴一家亲 齐心助脱贫
7月25日上午,采访团还深入探访了“深巴试验区”。据了解,“深巴试验区”主要发展以大健康为主题的生态产业,包括健康食品、健康服务、健康科技三个核心业态。
图片来源:广西新闻网
试验区覆盖“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10个县区,以巴马瑶族自治县为核心区,以东兰县、凤山县为拓展区,其它县区为协作区。目前已有70多批知名企业到巴马考察,并纷纷入驻试验区,合作项目达56个,项目总投资额623.7亿元。
河池市东兰县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东兰县农民起义发源地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原名北帝岩,清中叶以前为北帝神庙。1922年3月,韦拔群等11名进步青年借祭北帝神的名义,聚集北帝岩举行同盟会,发布《敬告同胞》文告,从此点燃了东兰农民运动的烈火。
河池市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
能人+贫困户 打造“甜蜜产业”
7月25日下午,采访团来到武篆镇东里村“阳光玫瑰”葡萄示范基地,项目采用“能人+贫困户”的模式建设经营。
该项目的实施,将让88个入股的贫困户每年获得4.8万元的分红、让120多个农田出租户(其中贫困户25户98人)获得租金10多万元。另外,每年项目还可创造4000多人次的务工机会,解决32户贫困户的就业,实现户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2018年葡萄挂果后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在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下,2019年,东里村阳光攻瑰葡萄种植规模扩大至300亩。未来,这里将被打造成集观光休闲、田园采摘、乡村体验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
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
搭上电商快车 联通产地和市场
7月26日,采访团来到大化瑶族自治县红水河长寿养生电子商务城,当地村民的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各地,解决了过去农货“难出山”的问题,也促进了贫困户脱贫致富。
据悉,该电商城集电子商务公共服务、长寿养生产品交易展示、产业技术服务、品质控制、产品溯源、冷链加工配送、乡村物流集散、电子商务企业众创孵化、跨境购物体验等功能于一城,是广西“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工程。
在公共品牌“源味红水河”的旗帜下,各产品、品牌抱团发展,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尤其在产业扶贫方面解决了当地贫困户的产销问题。目前,入驻企业已经与大化8个乡镇签约完成“电子商务订单式农业”订单超过2000万元。
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
“贷牛还牛”好处多
7月26日,采访团来到都安瑶族自治县,在都安县西南地区冷链物流配送中心,见证了一头牛是如何经过冷链处理被分成一千多块牛肉销售。这里的“贷牛还牛”模式,让贫困户减少成本付出,享受养牛卖牛获得的红利。
近年来,都安瑶族自治县打造了“党委引领+政府主导+企业牵头+确定贫困户+技术培训+金融扶持+修建牛舍+政府投保+帮扶干部跟踪+政府保本、企业回收+冷链加工、包装物流+互联网营销+滚动发展”的闭环产业链,做强做大都安“瑶山牛”和都安山羊品牌。
该项目于2017年5月启动,目前已发放牛犊24878头,覆盖贫困户22170户88680人,通过”贷牛(羊)还牛(羊)”项目的推动,全县肉牛从9.27万头发展到近15万头,肉羊从69.42万只发展到近80万只,计划到2019年底养牛达到20万头、养羊达100万只,实现“户均一头瑶山牛”和“千山万弄百万羊”的目标,形成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的稳定长效脱贫路径。
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
易地搬迁挪穷窝 安居乐业奔富路
7月26日,采访团走进大化瑶族自治县的达吽小镇采访。记者了解到,小镇以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而建,以长寿特色美食和布努瑶民俗文化为主打品牌,依托地方历史文化为脉络,融合布努瑶文化、壮瑶美食文化、铜鼓文化、长寿文化及瑶浴、奇石等元素,着力打造具有布努瑶特色文化的旅游胜地,助力脱贫攻坚。
小镇各功能区投入运营后,年产值将达5000万元以上,可为搬迁群众提供服务行业工作岗位约5000个。
摄影:张鸿飞
记者:范凡
编辑:张鸿飞
值班总监:谭妍薇
出品:广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
电话:0771-580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