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广西深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书写“旅游+扶贫”大文章
BBRTV8月5日消息(记者 范凡) 绿水青山是广西宝贵的资源,近年来,广西深入推动乡村层面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引导贫困村走上“旅游+扶贫”的致富道路。
远处青山环绕,近处碧水如镜,翠竹下鸭子自在闲游……在靖西市鹅泉村,美丽的山水田园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村民农梅连在家门口开起了农家乐,她说,旺季时一天接待近300名游客,食宿收入超过1万元:“有游客来,带动了村民增收,不用去外面打工,现在做旅游开发,我自己做点小生意,又可以照顾小孩。”
鹅泉村动员有条件的农户开办农家乐、民宿,在资金贷款方面,政府给予群众实行贴息贷款,鼓励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进一步提高旅游脱贫的质量和成效。目前,全村共有16家农家乐,10家民宿,“旅游+扶贫”的产业模式让当地村民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
同样享受到“旅游红利”的还有田州古城。走进古城,壮锦、绣球、传统建筑,处处弥漫着浓厚的壮族文化氛围。田阳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朱应学介绍,这里集商业、居住和文化旅游为一体,从目前投入使用的一、二期情况来看,旅游扶贫效应已经显现:“景区内经营户和服务、安保、保洁等各类就业人员大概有4000人左右,人均收入接近3000元了,累计提供岗位1800多个,其中800多个岗位是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就业,贫困户可以享受到古城减免一定租金的优惠。”
近年来,广西在文化旅游扶贫工作方面不断创新,文化旅游部门指导贫困村屯整合农、林、水等各类产业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积极创建广西星级乡村旅游区(农家乐)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各类标志性旅游融合品牌,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形成了“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景区+农家”“企业带动+村寨联盟”“能人+农户”等10多种不同经营主体合作模式,为全区贫困村通过产业脱贫致富提供了有益借鉴。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甘霖:“深入推动乡村层面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推动更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
2016年至2018年,自治区文旅厅下达旅游发展专项资金6.994亿元,支持贫困地区脱贫攻坚。2019年继续加大了投入,切块下达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亿多元,为54个贫困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根据统计,2018年,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约占全区接待游客量的45.1%,乡村旅游消费约2064亿多元,同比增长约37.0%,乡村旅游已发展成为我区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甘霖:“持续开展‘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引导贫困村走上旅游脱贫致富的道路,加大乡村文化旅游宣传力度,推进贫困地区文化和旅游设施建设,各方参与,形成合力。”